孙村镇:一条道路的三次延伸
2025-10-17 16:56:21
一条道路能见证多少变迁?在繁昌区孙村镇,贯穿镇区的政通路用近三十年的三次关键性向西延伸,默默记录并驱动着这座皖南丘陵小镇从传统村落向现代化工业新城的华丽蜕变。这条路,不仅是地理空间的拓展,更是孙村镇发展思路、城镇格局与民生福祉不断升级的生动缩影。
第一次延伸:拉开框架,乡镇企业催生城镇新貌
时光回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1995年,沿江高等级公路的建设机遇,触发了孙村镇城镇建设的第一个高潮。彼时的孙村镇政府所在地,还是一个孙姓村民居多的自然村落。凭借乡镇企业的雄厚基础,镇里果断决策,将政通路向西延伸300米。
这是一次突破旧有格局的开拓。以原乡政府为轴心,夏家大屋、刘拐等部分村舍被拆除,为崭新的政府大楼和新兴商业街腾出了空间。以此为契机,孙村镇中心区逐步构建起以“三横”(芜铜路、政通路、富民路)“四竖”(军民路、沿河路、龙华路、西环路)为骨架的城镇框架,结束了以村为镇的历史,城镇功能初步集聚,面貌焕然一新。
第二次延伸:注入文脉,宜居宜业提升城镇品质
进入新世纪,孙村镇的发展步伐并未停歇。2005年,政通路开启了第二次西进征程,延伸500米。这一次,延伸的不仅是道路,更是城镇的内涵与品位。
在延伸段的两旁,“人字洞”文化广场与红花尚郡小区相继建成。文化广场的命名,溯源了古老的“人字洞”遗址文化,为快速发展的城镇注入了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红花尚郡小区则代表了当时住宅建设的较高水平,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条件。这一次延伸,标志着孙村镇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开始注重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人居环境的改善,城镇功能从基础保障向品质生活迈进。
第三次延伸:打通脉络,产城融合赋能未来发展
最近的一次,也是最关键的一次延伸,发生在2023年底至2025年上半年。政通路再次向西挺进1800米,建成双向六车道外加人行道的现代化城市干道,并与繁昌经开区孙村园区西区的新荻环路、犁长路等路段相交。
这次延伸,核心目标是打通困扰区域发展已久的“断头路”。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孙村镇党委、政府成立“专班”,工程建设者们挖平数座小荒山,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实现了镇域道路的“大循环”。与之相交的580米九连路也同步建成通车。
其效益立竿见影。道路的通畅,极大便利了园区企业的物流运输,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交通支撑;同时也彻底改变了周边村民“绕道远行”的困境。更具温度的变化发生在傍晚时分,如今,村民们习惯从“人字洞”文化广场出发,沿着宽敞平坦的政通路一路漫步或跑步,直达五莲圩生态农业产业区。他们在强身健体的同时,还能欣赏圩区连片荷花盛景,品尝当地特色的龙虾、甜藕美食。一条产业大道,同时也成为了连接文化与生态、融合生产与生活的风景廊道和健康步道。
从300米到500米,再到1800米;从打通商业脉络,到注入文化灵魂,再到联通产业园区、激活生态资源——政通路的三次延伸,清晰折射出孙村镇从乡镇企业兴镇,到文化宜居塑镇,再到产城融合、绿色发展强镇的三次历史性跨越。一条路的成长史,就是一部小镇的奋斗史与进化史。展望未来,随着道路网络的持续优化与延伸,孙村镇的明天,必将随着这不断拓展的轨迹,走向更加广阔和繁荣的天地。(俞乃思)
稿件来源: 繁昌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 俞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