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阳镇繁阳社区:老旧小区“微改造”满足居民“微心愿”
2025-09-11 11:21:52
在繁昌区繁阳镇繁阳社区迎春西路,两栋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老旧宿舍楼,在繁昌区住建局老旧小区改造专班的协调下,正通过一场以居民为主导的“微改造”悄然焕新。没有大拆大建,只有关键更新;不追求表面规模,唯重每家期盼。社区党委以党建引领,搭建“居民点单、党员跑腿、施工方响应”的暖心闭环,让改造真正成为“居民自己的事”。
(迎春西路老旧小区改造前后对比图)
与动辄涉及数百户的综合改造不同,这次改造的“手术台”极其精细:外贸宿舍和纺织品宿舍两栋楼,32户,总建筑面积不过3000平方米。但繁阳社区党委却为之付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繁阳社区党委副书记徐莹莹说道:“我们的原则就一条: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居民自治。小区怎么改,居民自己说了算。”
第一步:“点单”——小到墙色,大到燃气,居民意见簿写满“心愿”。改造伊始,社区党委就牵头成立改造工作专班,创新推动两个无物业小区组建居民“自改委”,组织党员分片包干,带着意见表敲开了32户居民的家门。“我们最想要的是通燃气!”“外墙颜色能不能亮堂些?”“脚手架咱们能不能商量下,别影响出入通道。”……一条条质朴而具体的诉求,构成了最初的“改造清单”。没有大包大揽,更没有“一刀切”,社区将收集来的意见逐一梳理、论证,依托改造项目“三同步”机制,在避免重复施工的同时,确保“自改委”全程参与从整体设计到施工监督的各个环节,甚至连外墙颜色这类细节也由居民共同决策。这种“我的家园我设计”的参与感,让改造工作从一开始就赢得了极高的支持率,同意书签得格外顺畅。
第二步:“协调”——彩钢瓦屋顶与脚手架下的社区“巧思”。改造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外立面施工时,一户居民因担心脚手架会压坏自家的彩钢瓦屋顶,坚决不让施工,工程一度陷入僵局。此时,社区党委没有强制推进,而是组织党员化身“金牌调解员”多次上门沟通。一方面承诺施工方会采取铺垫等保护措施;另一方面也协调施工方采取折中方案,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将部分脚手架的落点放在通行道路。最终,真诚地沟通化解了顾虑,工程得以继续。改造过程中,“自改委”协同社区党员志愿者常态化开展工地巡查,实时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反馈社区,社区协调施工方当日响应,快速修复。
第三步:“服务”——暖心服务双向奔赴,答好民生“必答题”。优质服务是迎春西路改造高效推进的关键支撑。一方面,施工方紧抓暑期窗口期,采取多工作面同步方式全力推进外墙更新、路面修缮等工程进度,保障9月1日开学不受影响,实现了改造效率与民生需求的高效衔接。在社区动员下,施工方主动响应“自改委”诉求,帮助整治改造小区周边商铺弱电线垂落等安全隐患,获得群众点赞。另一方面,社区党委做好“后勤管理员”,不仅多次组织项目参与方召开协调推进会,还贴心开展“夏日送清凉”活动,为一线工人送去防暑降温物资,既传递组织温暖,又有效调动了施工积极性。这场“施工方服务居民、社区服务施工方”的双向奔赴,切实让微改造渗透温情、使家园焕新汇聚人心。
走在如今的迎春西路,或许很难注意到这两栋悄然变化的楼宇。它们没有拔地而起的新貌,但其变化却精准滴灌到了28户居民的心坎里。繁阳社区的“微改造”实践,证明了基层治理的成效,不在于工程量的大小,而在于是否真正赋予了居民“点单”的权利,并以最快的速度、最暖的温度,将“菜单”变为现实。一栋楼、一个单元、甚至一户居民的诉求,都值得被认真对待,这正是街巷里最动人的“治理密码”。(姚瑶)
稿件来源: 繁昌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 俞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