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阳镇:把群众的“烦心事”当作“上心事”
2025-08-26 17:43:52
连日来,繁阳镇机关干部为一名社区困难群众骆某某捐款的善举成为当地群众所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人们纷纷点赞政府将群众的“烦心事”当作“上心事”来做,让“一人有难、八方支援”“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等传统美德在政府机关得到了弘扬和传承。
向困难群众捐款
原来,骆某某自2023年12月不幸患胆囊癌以来,一直在与病魔作斗争,已花去治疗费用40多万元,后续每月仍需自付7000余元进行治疗。这对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来说,实为无法承受之重!其还有两个子女尚未成人,上学和生活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为全力照料患病的丈夫和子女,其妻不得不辞去本就收入不高的工作,家庭也就失去了主要经济来源。得知骆某某户的困难情况后,该镇在采取多种方式给予帮扶的同时,要求镇总工会向机关干部发出以实际行动帮助骆某某户走出当前困境、拥抱美好未来的捐款倡议,立即得到大家的广泛响应和积极参与,最终募得善款18850元中。这笔善款连同工会关爱资金共计20000元已送到骆某某手中,解了他家的燃眉之急。
和美乡村“文化墙”
工作中,该镇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将“一切为了群众”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切实解决“关键小事”。各村、社区以“共建共治共享+齐心贴心暖心”服务模式,积极整合“双联系”、共建和辖区单位资源,汇聚社会团体、“乡贤”与“能人”、党员和志愿者的力量,围绕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环境整治、民生实事等重点,开展多方联动,促进协同共治,及时解决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忧心事。同时,就乡村振兴、社区治理的大事、难事,借助“乡村夜校”“小亭议事”等议事协商平台,广泛征求意见,吸纳建议对策,多途径发挥资源优势,多举措协调解决难题。在多个小区物业更换过程中,党员担起业委会主任和委员职责,“红色业委会”履职尽责,积极组织居民协商议事,聘用物业由居民投票“说了算”;在河西、龙桥、麻元、程层基等和美乡村建设中,各村充分挖掘乡土人才或邀请有美术特长的大学生,将单调的墙面描绘成群众喜爱、融合村落特色的“文化墙”,成为乡村的亮丽风景。
暑期少儿托管班
“为群众办好事、让群众好办事”。针对独居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该镇坚持问题导向,分类制定和落实帮扶措施,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将暖心服务精准送达。聚焦“一老一小一新”,通过“敲门行动”,上门为高龄老人、独居老人、空巢老人提供打扫卫生、义诊义剪、反诈宣传等关爱服务;开展“公益托管”,举办假期托管班,为有需求的孩子提供作业辅导、心理咨询、手工制作等护幼举措;开设“爱心补给站”,为外卖小哥、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提供饮水、充电、微波炉等周到服务,用爱心托起他们“稳稳的幸福”。一系列暖心服务将群众的“需求清单”变成“满意清单”,让“精致繁荣、富美繁阳”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的群众。
志愿者上门为高龄老人理发
推开一扇扇群众的家门,唠的是家长里短,穿过一条条田间小道,听的是民生诉求。村和社区面积虽小,却承载着千家万户的柴米油盐、喜怒哀乐,是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面对群众日益多元的需求,村和社区工作人员主动当好群众的“贴心人”,把群众的“急难愁盼”记在心头,把服务力量精准下沉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让村和社区成为看得见温情、摸得到幸福的美好家园。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从化解楼上楼下因房屋漏水的“小矛盾”,到为乡村小广场安装健身器材的“微心愿”;从“飞线充电”的安全隐患,到乡村环境的监督管理......群众的“烦心事”就是全镇的“上心事”,服务的每一步都连接着民心。该镇切实把居民满意作为标尺,用“绣花功夫”办好每一件民生实事,让幸福在群众家门口升级,让温暖在乡村、小区里流淌,真正把“问题清单”变成群众点赞的“幸福清单”。(杨才星)
稿件来源: 繁昌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 徐竹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