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乡镇风采 >正文

繁阳镇:“三微”激活社区治理“一池春水”

2025-08-15 08:12:27

  “要是在一个月前,这里的景象还是很难想象的,一个垃圾遍地的所在竟变成了如今漂亮的休闲健身场所,真是多亏了繁阳镇西苑社区为我们做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大好事!”

  连日来,家住繁阳镇环城西路小区3号楼的居民纷纷点赞西苑社区“微改造”服务做得好。这是繁阳镇创新推行“三微”服务,提升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的生动体现。

图片1.png

  “微改造”激活“新动能”

  云路社区位于主城区,辖区多为老旧小区,存在着基础设施落后、公共空间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社区通过多方努力将一块遍布杂草和垃圾的废弃空地改造成一个3700多平方米的“口袋公园”,并增设了健身器材、休闲长椅、新添了绿化景观,将这个昔日“垃圾场”打造成为集儿童游乐空间、老年活动空间与青年健身空间于一体的“全龄化”休闲娱乐健身“小乐园”。该社区还对商城小区实施改造,对居民楼的外立面和楼道进行粉刷、改造地下污水管网、新建健身小广场、增设电瓶车停车棚等。这些“微改造”工程,精准地解决了居民生活痛点,让小区面貌焕然一新,有力地提升了居住的安全性与舒适度。

  该镇像云路社区这样通过实施“微改造”不断提升治理成效的社区还有很多。各社区党组织不断强化党建引领,秉承“群众点单、社区办理、合力共管、持续发展”的理念,提升社区治理取得新成效,让“红色服务”不断浸润“文明底色”。

图片2.png

  “微网格”服务“零距离”

  新化社区积极探索创新路径,依托“微网格”理念,联合小区热心居民,组建了一支“幸福来敲门”志愿服务队,为社区治理注入强大活力,实现了社区与居民的良性互动、共建共享。该社区以“幸福来敲门”为抓手,社工和志愿者以脚步丈量辖区的每一寸土地,用真心敲开每一户居民的家门,以“唠家常”的方式听取居民意见和诉求,能当场解答解决的,现场予以解答解决;不能当场解答解决的,登记入册、整理归纳,协调各方力量尽快解决。“幸福来敲门”志愿服务队的成立,使社区治理从“独角戏”变为“大合唱”,居民也在志愿服务中增强了社区归属感与责任感,促进了社区凝聚力显著提升。

  该镇各社区都成立了由社工、退役军人、“五老”人员、党员和新就业群体等人员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他们紧盯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反映的热点和小区存在的难点,切实做到问需于民、送暖于民、解忧于民,变“民意清单”为“实事清单”和“幸福清单”,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走访看到的全是办法。”这是广大社区工作者的共识。他们主动下沉网格,积极化“脚力”为“能力”,变“被动”为“主动”,把破难题、促发展、办实事、解民忧作为服务群众的重要内容。这种“零距离”的精准服务,增强了社区治理取得成效。

图片3.png

  “微治理”激发“新活力”

  针对辖区商家云集、常住人口众多等特点,位于主城区商圈中心的春谷社区围绕“共建、共治、共享、共赢”理念,创建了“春谷商圈联盟”,将党旗插进商圈,以党建为商圈赋能,努力实现党的建设与商圈繁荣的良性互动。会同驻社区单位、“双联系”单位和共建的企事业单位等“社区合伙人”,与商圈联盟共同开展主题党日、文明创建和游园会、邻里节、公益集市等,不断扩大合作范围,深度融合发展理念。通过共建共治,商家看到了社区的主动作为和志愿者的乐于奉献,广大市民看到了商家的责任担当,使党群关系、商居关系、社企关系进一步融洽,描绘了相向而行的“同心圆”,达到了让商圈联盟真正“圈”出和谐幸福、“联”出无限商机的目标。

  针对辖区商家渴望拓展业务、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增进与居民互动等需求,该镇各社区积极牵线搭桥,以“微治理”为核心,推动社区与商家深度合作,打造“社商”联盟平台,为社区“微治理”注入新的活力,实现社区治理与商圈发展双向奔赴,为商家发展“加码”,为群众幸福“升温”。(杨才星)

稿件来源: 繁昌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 徐竹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