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乡镇风采 >正文

孙村镇: 探索“1+3”管理模式 建立“十分钟党建活动圈”

2014-09-22 08:49:21

  过去常听一些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发牢骚说:“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口袋党员和隐形党员开始大量出现,在部分非公企业甚至正常的党组织生活都难以开展,一些非公企业存在经营规模小、企业文化缺失等问题。有的非公企业出资人对党建工作认识不到位,何以谈论工作创新、工作出成绩?”针对这一问题,孙村镇在党建实践中摸索出来了一系列有效的党建工作新思路、新方法,推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

  探索非公党建“1+3”管理模式,在孙村镇党委统一领导下,开发区工委抓园区企业、龙头企业红花山集团党委抓所辖企业、村社区抓零散企业党建工作。孙村镇是以轻纺服装、机械铸造为特色的产业集群专业镇,被誉为“中国出口服装制造名镇”、“安徽服装第一镇”、“安徽省铸造名镇”。全镇现有非公企业40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104家,职工总数达两万多人。2013年,全镇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10亿元,财政收入4.5亿元。近年来,孙村镇通过采取“挂、联、建、靠”等方式,2012年以来,全镇新成立非公企业党组织22个,拥有3名以上党员的企业全部单独建立党组织。目前,非公企业党组织总数达89个,党员493名。

  从“源头”抓起,试行“双跟进四转换”党组织组建工作流程,即非公企业筹建工作和党的建设工作双向跟进,企业引资人、服务人、党建指导员、党组织书记四种身份及时顺序转换。2009年以来,孙村镇先后分4批选派20名机关中层以上干部,到企业担任党建指导员。累计向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议30余条,帮助争取项目资金400多万元。今年,结合教育实践活动,又向重点企业重新选派了10名党建指导员。

  孙村镇党委坚持经费保障到位、阵地保障到位和制度保障到位,每年投入非公党建专项工作经费约20万元。为解决中小企业党组织活动阵地问题,更好地服务党员群众。2006年以来,孙村整合资源,重点打造“十分钟党建活动圈”。投入40万元,建起镇域党群活动服务中心,2012年又新建开发区党群活动服务中心,总面积达一千多平方米。提供各类菜单式服务,成为广大企业党员职工和群众的温馨家园。

  由“建党”向“党建”转换,由单纯组建向提质增效转变。把核心功能定位为“服务”,构建服务型非公企业党组织。通过奏响和声,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反映呼声,与广大职工心心相印;赢得掌声,得到大家的认可与拥护。容川机电公司2009年成立党支部,几年来共发展党员17名,车间主任全部由党员担任。积极开展村企党组织共建活动。容川机电党支部出资两万多元支持枫墩村美好乡村建设。奇思服饰与梅冲村通过党组织结对共建,积极关爱帮扶困难学生。非公企业党组织坚持标准不变通、动作不走样、力度不减弱,扎实做好党建各项工作。金贸流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以公推直选的方式直接选举产生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和委员。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提高党建水平。如今,成功与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合作,企业发展上了一个更高的平台。党建凝聚产业、产业激活党建。由于以党建创新引领产业升级,用服务凝聚助推转型发展,孙村镇走出了一条芜湖孙村经济开发区党建与经济共同发展的全新路径。全镇涌现出一批“双强六好”型非公企业党组织。红花山集团就是一家由原镇办小矿山、小水泥厂等企业改制成立的。改制之初,在企业最艰难的时候,党组织的阵地没丢,党旗始终在飘扬。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稳定了人心,扭转了局面。现在,红花山集团公司已发展成为跨行业民营企业。2007年6月成立集团公司党委,下辖4个党支部,共有党员80名。“党建工作抓实了就是生产力。”集团公司党委通过强化教育培训,激发党员、职工爱岗敬业精神,形成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红花山水泥公司党支部开展了100多项科技创新;马仁奇峰公司党支部倡导文明服务,先后荣获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工人先锋号”称号。由镇党委和红花山集团党委联合发起设立的“红花山教育奖励资金”,9年来,为981名孙村籍大学生共发放助学金近百万元。集团公司党委捐款32.8万元支持汶川、玉树、舟曲等灾区建设,其中特殊党费6.55万元。 俞传喜孙晶晶

稿件来源:

编辑: 章平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