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乡镇风采 >正文

孙村镇着力推动轻纺服装产业升级

2013-05-13 09:10:58

  今年以来,孙村镇牢牢抓住产业优化升级这一主线,突出轻纺服装产业在转型中加快发展、在发展中加快转型,着力提升企业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放大服装自主品牌效应,推动轻纺服装产业提档升级。

  孙村镇现有服装企业223家,形成集织造、染整、水洗、印绣花、制线、成衣加工、包装、物流等较为完整的轻纺服装产业链,年加工服装9000万件,提供就业岗位2万多个,成为安徽省最大的外贸出口服装生产加工基地。近几年,受出口需求不振、内需趋缓、生产要素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国内外纺织行业经济回升乏力,大力推动轻纺服装产业优化升级刻不容缓。为此,该镇今年重点把握好“瘦身、增效、提速”三个重要环节,着力打造孙村轻纺服装产业发展的升级版。

  服装企业数量要瘦身。上世纪90年代,孙村镇服装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迅速崛起,全镇服装产业快速发展。在轻纺服装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服装企业数量增多带来的隐忧日益凸显,主要表现为:服装加工企业多,配套企业少;员工不足500人的中小企业多,超出1000人的大企业、大集团少;贴牌加工生产的企业多,创立自主品牌的少;特别是中小服装加工企业无序竞争、服装加工点无照经营、熟练工人无序流动等现象严重制约了轻纺服装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针对轻纺服装产业的发展现状,该镇本着“集聚集约、有保有压、有进有退、扶优限劣”的工作思路,加快推进轻纺服装产业集中区建设,抓好产业规划,明确产品定位,做大做强精品服装产业。继续围绕轻纺服装产业,做好轻纺服装上游原材料和下游市场的培育和配套延伸,注重引进产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大项目或知名品牌企业落户孙村轻纺服装工业园区。鼓励引导企业对行业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推动企业按照市场规律进行兼并、联合、重组,重点打造一批企业员工人数超2000人以上的大企业、大集团,切实把轻纺服装企业的数量优势转化为规模效应。

  贴牌加工生产要增效。随着国际服装加工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为了拿到服装产品加工订单,竞相压价是常有的事。企业间相互压价,竞争加剧,虽然产量、产值逐年增长,但效益却逐年下滑。面对订单减少,出口萎缩,经营压力增大的严峻形势,该镇将采取培育壮大企业进出口自营规模,实施内外贸“两条腿走路”等举措,推动优化轻纺服装产业实现新进展。一是强化政策扶持,完善党政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引导更多企业获取进出口自营权;二是充分发挥轻纺服装行业协会的作用,帮助服装企业“借船出海”,减少中间环节,扩大“贴牌加工”的利润空间;三是建立完善服装产品内销新模式,着力发展完整的产业链,逐渐形成从原材料到成衣制造的“一条龙”生产销售体系,提升轻纺服装产业的整体效益。创立自主品牌要提速。坚定企业创立服装自主品牌是增强企业在行业和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是推动孙村轻纺服装产业优化升级的必然选择。孙村服装企业发展多以贴牌生产的方式赚取少量的利润,这只能是权宜之策。现如今,“一条裤子来料加工费一般只有四五元。”企业如果创立了自主品牌服装,销售一条普通品牌的裤子相当于贴牌加工生产100条,利润丰厚可见一斑。为推动轻纺服装产业转型加快发展,切实做好创立轻纺服装自主品牌这篇文章,该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引导服装企业强化自主服装品牌设计研发意识,通过培养和引进高级管理人才、高级技术人才和高级技师等各类人才,苦练内功,提升企业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水平,致力打造企业的自主品牌,加快孙村轻纺服装产业提档升级进程。2012年,该镇“海飞鹤童装”、“栖凤阁汉服”等自主服装品牌入围2012年度“安徽省服装优秀自主品牌”行列,吹响了孙村镇轻纺服装产业全面打造自主服装品牌的号角。汪开武

稿件来源: 繁昌周刊

编辑: 章平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