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乡镇风采 >正文

繁阳镇城西村:富“庙”里有群“穷和尚”

2011-08-22 10:54:36

  城西村,繁阳镇的明星村,这个没有水面没有山场没有实体企业的村庄实现了一个神话:20多年来,不仅不欠一分钱外债,还积累了净值超千万元的集体财产。积累了如此多的财富,但招待费等“三公”经费却居于全镇倒数之列……奇迹的实现,得益于该村两委一班人以身作则、甘守清贫的优良传统,得益于村支书周桂宝勤俭持家、一心为公的朴素情怀。走近这富“庙”里的穷和尚们,让我们感受到纯纯的为人处事的人间真情。

  1985年,21岁的周桂宝从乡镇企业调任城西村任职,1996年始任村委会主要负责人。周桂宝清楚地记得他上任时村里的情况:当时城西村有8个村民组,1000多人,3平方公里面积,当时他和同事的主要工作是收取农业税费、搞计划生育和防汛抗旱。接下来的几年里,他们积极迎接村办企业的春风,不等不靠,通过多种方式筹资先后办过餐厅、建筑队、碾米厂、冲压件厂、芽菜厂,村里一度还搞过纸伞厂,请繁昌老伞厂的师傅们在伞纸上绘画,然后涂抹桐油,制成极具个性的防雨防晒伞。村里当时办此厂的目的是想倚仗马仁寺景区,这种超前眼光办起来的企业因游人太少而夭折。虽然摊子铺得不少,但村两委严格控制经营风险,严格节约,量力而行,决不搞“大跃进”。村办企业兴起时本是一窝风,很多企业因此而债台高筑,给村里带来很多长期包袱。1990年,城西村进行了清点家产,与别的“冒进”村身缠巨额不良贷款相比,城西村仅欠银行3.5万元、镇政府1万元的外债,而净资产已有数十万。

  城西村集体经济的富裕在于村里一班人的苦心经营。城西村办的建筑队因经营效益好被镇上“收回”,冲压件厂和芽菜厂因效益不好先后关闭。1997年,城西村所有的实体企业全部终结,金峨餐厅和城西饭店先后被拆迁,到手的只是很少的一笔补偿费。这笔费用,加上多年的企业分红,在当时,村两委有绝对支配权,没有规章制度制约的。但周桂宝一班人没有想到私利,他们把这些钱全部投资购买了7间城区门面房,他们希望村里从此有个稳定的租金收益。之后因城区的发展,城西村征地拆迁任务加重,村两委一班人创造性地提出开发商支付劳务费的方案,即村两委在处理协调征地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发商须承担,劳务费用按总购的5%提取。周桂宝说,这种不沾村民利益的分配办法获得了广泛认可,也给村里增加了集体收入。

  城西村两委一班人多年厉行节约。2005年,城西村和柳墩村合并,城西村当即清偿了柳墩村50多万债务,补发了原村干部的欠薪,清偿了10多万农民的贷款。城西村的节约更体现在工作的细微处。因为靠近城区,村西村可谓“寸土寸金”,极易发生违章建筑、征地补偿等利益纠纷,为此,村两委把工作做得细致,他们带头不搞违章建设,带头不回迁自家人户口。当年二轮土地承包时,他们不是在家办公室里盖章了事,而是将村里实有人口与实有土地面积进行了一一清点和丈量,然后在承包书一一约定。此举有效控制了征地拆迁费用支出。

  这些年来,城西村集体收入的稳定增长让村民很受益,修路架桥改造厕所开通自来水,特困群体得到有效照顾。村支书周桂宝一班人很忙很累,一年都休息不了几天,虽然一个月报酬只有千把块钱,但他们觉得很有成就感,认为自己在做实事,对得起良心,对得起村民的信任。(郭飞刘先才)

稿件来源: 繁昌周刊

编辑: 刘子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