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梯
2025-08-18 17:48:27
主持人朱迅说:去西藏还需要理由吗?西藏美,美得纯粹,美得干净。一定要好好享受当下这一刻的风景。她还说:在这里,见天地,知敬畏;见众生,知慈悲;见自己,知归途。于是,开启了一次叩问生命极限的西藏之行。走,从没走过的路;见,从没见过的风景。
那天,站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边缘,俯瞰深不见底的马蹄形大拐弯谷底,白浪滔天雷鸣般怒吼,仰望直插云端的南迦巴瓦峰,令人眩晕的垂直对比。这种自然力量与极致景观的完美结合,在回拉萨漫长的路途上,一直在我灵魂深处震撼:时光以它最狂野的方式雕刻山川江河,人类的存在不过是轻风掠过的一粒微尘。直到导游在拉萨住宿的一家宾馆大厅里说:明天去羊卓雍措,晚上早点休息。这才回过神来,领了房卡上楼去找房间。
晚上,地接导游挨个地敲开房门,送来一人一支葡萄糖口服液和一瓶1000ml便携式医用氧气瓶。说:明天去羊卓雍措最高观景台——鲁日拉观景台,途中经过海拔最高垭口鲁日拉山口,海拔有5100余米,我们要在这个垭口停留一会儿。虽说这不是此次旅行计划中的,但有两名游客强烈要求在此逗留一会。经请示旅行社,得到核准。这葡萄糖口服液和氧气,是这两名游客特意购买赠送给大家的,是为了在垭口车上逗留期间,补充大家能量和氧气,恳求大家谅解、支持。
地接导游看我一脸茫然,她解释道,原来我们这个进藏旅行团,有两位来自安徽的女性游客,那个二十来岁女孩是另一位中年妇女的姨甥女。女孩父亲年轻时,曾参加修筑这条鲁日拉观景公路。一次雨季塌方,她父亲被泥土掩埋,抢救出来后,虽性命保住,却永远失去了双腿。人被埋时,身体组织无法获得这里只有海平面一半的氧气量,导致器官损伤。回到家乡没几年,因多个器官功能衰竭而不幸逝世。临终前几日,这个援藏的筑路工人,拉着妻子的手,唠唠叨叨,说他看到了鲁日拉山口风中的经幡阵,看到了……
女孩的母亲抱着她孱弱的丈夫,泣不成声地说:她会带着他,去看鲁日拉山口的经幡;还要带着他,沿着这条曾开筑的连接拉萨与羊卓雍措S307省道,去看羊卓雍措蓝色的“碧玉湖”,看远处的库拉岗日雪山群……
女孩的父亲病逝后,母亲从此整日神情恍惚,在一次过马路时,不幸被疾驰而来汽车撞倒。在担架上,女孩的母亲气若游丝,却还死死地抓着女孩的手。反复叮咛:一定要去一趟西藏的鲁日拉山口、去……话没说完就停止了呼吸。
地接导游泪水汪汪,双手合十置于胸前,微微躬身。说了一句“郭哇颂,突杰切!”(意思为谢谢理解)转身离去。
翌晨,整车的游客不约而同地伫立在大巴车门口,一致谦让这对姨甥女先行上车。车上一改往日嬉笑打闹、窃窃私语的场景,人人神色凝重,沉默寡言。
几个小时后,大巴车停在鲁日拉山口,大家依次随着这对姨甥女下车,也随着她们的目光,凝视远处垭口上方的经幡阵。
无数条经幡,按蓝白红绿黄的秩序重复,从垭口灰褐色的山岩顶,随地形起伏蜿蜒。蓝的象征天空、白的象征白云、红的象征火焰、绿的象征河流与森林、黄的象征大地与黄土。经幡像无数彩蝶振翅欲飞,在这高山之巅,在这离天最近的地方,诵读经文、传递祈愿,昭示着生命的轮回与信仰的延续。
在公路一侧有一面高耸陡峭的岩壁,女孩用笔蘸着白色的颜料,在岩壁上,一边一笔一画,绘制一幅垂直天梯图案,一边喃喃自语:爸,这是您专属的天梯。接着又在右边画了一幅天梯图案。说:妈,这是您专属的天梯,记得哦,爸没腿没脚,攀得慢,您要和爸一步一步向上,要一起去天界……
我们上前依次默默地接过笔,蘸着白色的颜料,涂在由两条竖线和若干条横线组成的简单的天梯上。让天梯牢些,再牢些,结实些,再结实些……
女孩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小红布包,打开放在手掌心上。山巅上凛冽的风,将布上的骨灰一点一点地裹挟掠走,带向高空、带向远方。女孩泣涕涟涟:爸、妈,天界没有病痛,在那里能做到随心、随性、随缘……
地接导游后来对我们说,灵魂的升华无需繁复,只需一条纯净的通道,通向高处的天界。生命并非终结,而是灵魂阶梯式的升华。此时,我也明白,这不仅仅是一幅天梯图案,更是对生命永恒的深邃凝视。
这是一次叩问生命极限的西藏之行,也是一次对灵魂的洗涤。直面“天梯”的图案,我有了涅槃重生的感觉,对生与死,有了更加乐观豁达的认知。(程自桥)
稿件来源: 繁昌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 马静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