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酒的趣话
2025-04-29 10:03:48
农艺人
你晓得我国古代有哪些酒器吗?
中国酿酒技术的历史久远,我国古代用来盛酒的器具也是多种多样,常见的酒器有尊、壶、觯、爵、角、觥、杯等。《韩诗说》有记载:“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觯,四升曰角,五升曰散,六升曰壶。”可见酒器之多。下面详细介绍这几种酒器。
尊。一种盛酒的礼器,敞口、高颈,一般会饰有动物的形象。常用在祭祀或者宴请宾客的场合。目前出土的最著名的尊是“四羊方尊”,其造型优美,四角雕有四只卷角羊头。
壶。古代盛酒器,一般长颈、大腹、圆足,可以盛酒、水,或者粮食。
觯。出现在商代,一般圆腹、圈足、侈口,用陶、木、兽角或者青铜等材料制成。《礼记·礼器》有记载:“尊者举觯。”
爵。古代酒器中专门用来温酒的,下部有三足,可置于火上温酒。
角。古代饮酒器,细腰、平底、圆足,把手宽大,以便饮酒者握持。整体形状与爵相似,但无柱。
觥。盛行于商晚期和西周早期,呈椭圆形或方形,下部圈足或四足。多用兽角、青铜、玉、木或者陶等制成,觥上一般有鸟兽的饰纹。
杯。一般呈椭圆形,可用来盛酒、水或者其他液体,多用玉、铜、银、瓷器等制成。
我国古代的酒器种类众多,形状也千差万别,满足了人们在不同场合的需求。除了以上几种外,还有彝、卣、罍、瓿、卮、缶、豆、斝、盉等。可见我国古代的酒文化多么渊源博大。
如何饮酒才能养生?
中国人喜欢饮酒,也注重养生。我国古人早就意识到饮酒与养生之间的关系,在《诗经》上有:“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称彼兕觥,万寿无疆”的诗句。前句的意思是喝酒可以助长寿,后句的意思是举觥敬酒祝长寿。古代人饮酒的经验总结出一套饮酒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饮用的酒要质量好、度数低。《吕氏春秋》说:“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是以谓之疾首。”也是劝人们不要饮用那些度数高、质量低的烈性酒。
酒放时间越久,其味道越好,而且温和不烈。仓促酿的酒称为“暴酒”,这种酒不能饮用,否则会伤害身体。
第二,饮酒要分时令、地点,还要适量。古代人十分重视饮酒的环境和饮酒的时间,什么地点饮酒,什么时候饮酒都有规定和讲究。而且酒不能多饮,无节制的饮酒只能给身体带来伤害。
第三,心情舒畅时才可以饮酒。古人认为人体是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统一整体,在情绪不稳或者忧愁盛怒之下饮酒会伤害身体。
第四, 要喝温酒。我国古代有很多温酒器,这说明古代人喜欢喝温酒。
第五,空腹的情况下,不可饮酒。空腹喝酒很容易伤害肝脏。饮酒前,一定要先吃些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菜肴,以保护肝脏。
行酒令是从何时兴起的?
逢年过节的酒桌上,许多人爱借“行酒令”来助兴。一般是酒席间人轮流说诗词、联语,或者其他类似的节目,输了的人就要饮酒以示惩罚。
“行酒令”在我国流传很久,是中国人饮酒的特有方式。酒令开始只是为了维护饮酒秩序,后来是为了活跃宴席,佐酒助兴。在西周时期的射礼中,人们通过射箭决定胜负,输了的人就要喝酒。后来射礼逐渐变成另一种形式:酒席上放置一壶,宾客们努力把箭投向壶中,以多者为胜,输了的人就要饮酒作为惩罚。到了汉代有了“觞政”,对不饮尽杯中酒的人要实行惩罚。在《红楼梦》中也有一段对酒令的描述:
鸳鸯吃了一口酒,笑着说:“酒令大如军令,不论尊卑,唯我是主,违了我的话,是要受罚的。”可见古代女人饮酒时也兴这一套。
酒令,一般分为雅令、通令和筹令。雅令,一般是文人饮酒时使用,又分字令、诗令、辞令等,要求参与者思维敏捷,遣词造句、妙语连珠。通令,主要掷骰、抽签、划拳、猜数等,气氛热闹嘈杂,饮酒者常常掳拳奋臂,显得粗俗。筹令,在唐代流行一种竹制筹令,在竹片上铭刻经书或诗、词、曲,并由此引申出敬酒、劝酒、罚酒等名目。雅令、通令和筹令,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一起进行,使得酒席乐趣无穷。
中国人是从何时开始喝葡萄酒了?
葡萄酒是现如今人们常饮的酒。许多人会认为葡萄酒是近代才从国外传入中国的,中国古代没有葡萄酒,只有粮食酿成的白酒。事实并非如此,葡萄酒在我国古代就已经有了记载。
《史记·大宛列传》有这样的记录,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看到“宛左右以葡萄为酒,富人藏酒万余石,酒者数十岁不败”。张骞回到汉朝后,又有这样的记载:“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葡萄,肥浇地……”可见,当时的人已经知道葡萄可以酿酒,并引进了葡萄 ,而且还招来酿酒人,专门酿造葡萄酒。三国时期的魏文帝曹丕说过:且说葡萄,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捐,脆而不辞,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渴。又酿以为酒,甘于曲糜,善醉而易醒……这说明我国古人对葡萄酒的特点有了清楚地了解,只是当时葡萄酒作为一种贵族饮品只能在上层社会见到。
唐朝贞观十四年,唐太宗发兵平定高昌。高昌历来盛产葡萄,在南北朝时,就向梁朝进贡葡萄。据《册府元龟》记载:“及破高昌,收马乳葡萄实干苑中种之,并得其酒法。太宗损益造酒。酒成,凡有八色,芳辛酷烈,味兼醍醐。既颁赐群臣,京师始识其味。”大概意思是唐朝平定高昌国后,得到了酿造葡萄酒的技术,唐太宗命人加以改进,酿出了芳香酷烈的上等葡萄酒,与大臣们分享。唐朝诗人王翰的《琼州词》也记载了葡萄酒:“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由此可见,中国人在汉唐时期就已经开始喝葡萄酒了。
稿件来源: 芜湖日报
编辑: 何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