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繁昌 >正文

钟家父子

2025-01-06 17:07:36

  鲍山宏


  老钟自小随母亲生活在乡下,读完初中未能继续升学,后来子顶父职,当上了县机械厂的工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像钟家这类半工半农的家庭很多,像老钟这样就业的人也不在少数,无奇。奇就奇在老钟这样一个黑瘦矮小(身高将将一米七)、其貌不扬、放哪都不起眼、浑身上下还散发着一股子泥土味的老实人,当上工人不几年,竟然娶了个肤白貌美的城里姑娘——尽管姑娘待业在家,无固定工作,老钟的艳福还是让人五味杂陈,尤其让人好生羡妒。

  婚后,老钟家比厂里的职工活动室还要热闹。厂里一班尚未成家的愣头青们,有事没事的总爱往老钟家跑。反正老钟人好,从不见他发过脾气。其实大家伙心里都清楚很,这些人去找老钟玩不过是个堂而皇之的借口,无非是想多瞅瞅老钟那俊俏媳妇。抱不得美人归,能多瞅上两眼也是好的。

  一年后老钟有了儿子,老钟爱他漂亮老婆,更宠溺他们的儿子。我认识老钟时,他的儿子已读小学三年级了。这孩子动静皆宜,老实说也是个听话的,一点也不讨人嫌,但就是不爱学习,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他总丢三落四,很少能做得齐全。为这,老钟常被学校的老师叫了去,每每都少不了挨一顿“批”。每回老婆要揍儿子时,老钟总搂抱在怀袒护着,气得老婆忍不住捶打老钟几下,然后就不了了之。

  然而,老钟的儿子却能玩什么会什么,简直就是个小人精。那时,我们常玩一种叫作“五十K”的扑克牌游戏,这小子就时不时站在一旁不眨眼地看着,时间久了竟让他瞧出了点门道,有时忍不住地“指挥”大人出牌,还真有点“一语惊醒梦中人”的味道。

  从未见过老钟当众管教儿子,至多是问一句,今天作业做了没?儿子答一句,都做完了。父子俩就没了第二句。老钟人厚道,常留我们喝酒吃饭。吃老钟家的饭时,有人投桃报李,善意地劝说老钟,老钟你得多关心儿子的学习,不能马虎了儿子的前程啊。老钟每每总是似憨似腆地笑笑说,由他吧。

  由着他将来考不上好大学怎么办?到时可有你老钟会后悔的。

  有人附议,是啊老钟,可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呀。

  然而老钟仍不以为意,一副乐天知命的样子,一个劲地劝大家喝酒吃菜。

  我后来有段路走得挺不顺的,企业改制夫妻双双下岗,一大家子人要穿衣要吃饭,尤其是儿子读书,外加补习班的高额费用,家庭收支捉襟见肘。听说老钟走得也不顺——厂子不景气,老钟是厂里第一批下岗的。多年后又传来他漂亮老婆生了场重疾,他老婆没有正式的职业,自然就没有医疗保障。不知道老钟一家那些年是怎么过的,又如何挺过去的?他那没有考上大学的儿子现在又在干什么?虽说我下了岗,但失业只是暂时的,毕竟多受过几年高等教育,找份较满意的工作并不太难。可老钟那个厌学贪玩的儿子,在这竞争激烈的时代,如何谋得一份安身立命的职业?也许,养活自己都难,更别奢谈能够帮老钟一把了。可怜的老钟,现在可能在为当年没管好自己的儿子后悔了吧。

  顺也罢,不顺也罢,生活总在继续。我们的生活终于还是拨云见日了。一切都好将起来。苦难让人常常记起过往,处于幸福中的人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同不称意的过去渐行渐远,我的生活与老钟再无任何交集。

  不期然的一天,在繁华的街市里我竟与老钟父子相遇了。

  春去夏来,妻子每逢换季时节总需要添置几双换季的鞋。这天,挑剔的妻子领着我进出于一家又一家皮鞋店。我们寻找着走进一家鞋店时,迎上来的店主人是个三十来岁的年轻男子。他在明白妻子的意愿后,便很熟练地挑选出几种款式陈列于前,供我们选择。这时,一个瘦小的老男人怀抱着一大摞鞋盒,一头闯进了店堂。咦,这人好面熟——嘿,这不是老钟么!在我探究的注视下,老钟很快也认出了我。老钟赶忙放下手中的东西,热情邀请我坐下,一副主人家的派头。在得知是我爱人在选购皮鞋时,老钟便立马给那男子“发号施令”,说:“这是你桂叔叔和阿姨,要招呼好了。记着,要客气点。”

  我当然明白老钟说客气点是啥意思,同时也明白了他们之间的关系。老钟不是鞋店的打工者,而是这家鞋店的主人——那个正在给我妻子出谋划策的,竟是当年陪我们打过扑克牌的小男孩!

  “原来,这店是你开的啊!”我大为惊讶。

  老钟说:“哪儿啊,这是我儿子的店,就我这榆木脑袋你还不了解,就不是做生意的料。”老钟一边与我聊天一边整理着货物。

  “你大概也知道我后来的情况,一言难尽啦!这些年如果没有我儿子这个店支撑着,不要说我老婆的病没钱治疗,我们一家人的日子也不好过……我儿子真的不容易啊,不过现在好了,一切困难都挺过去了,现在我们过得不比别人差多少。”老钟的语气里有对儿子的赞赏,也有对儿子的无限怜爱,更多的还有一份普通人搏击人生的自豪感。

  老钟辞别我们,说他还要到仓库里去提货,临走又再三地交代儿子要对我们客气点。

  这期间店里又陆续进来几个顾客,加上妻子挑选的时间,便给了我观察老钟儿子做生意的机会。这小子果然能耐,他能从鞋子的用料皮质,到鞋子的当下流行的款式;从做工的精细程度,再到与服装的搭配效果,条条在理,句句中听,不仅说服了我,也多少左右了妻子选择。

  “阿姨和叔叔是我爸的老朋友,人情世故多少我也懂得一点,我们做生意有时也不全为了赚几个钱……”真诚中不乏圆滑,让人无法拒之,别无选择了。

  走出店门,我还忍不住几度回首。

  一路上,妻子喋喋不休地夸着老钟儿子的精明能干,我却沉于默想之中。当年一个人人都认为没多大出息的小男孩,今天却成了一个家庭的顶梁柱。他能让父亲、母亲和一个困难重重的家庭,有尊严地立于天地之间,是他有着非此即彼的能力,还是我等凡夫俗子本就不该存有一种非理性的偏见呢……

稿件来源: 芜湖日报

编辑: 何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