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繁昌 >正文

行走在滨江古镇旧邑新港 ——北园遗址

2025-01-06 17:07:37

  程自桥


  繁昌区新港街道县基顶,是一处古城行署遗址。明天顺元年(1457),知县王珣开始迁治金峨上乡,故城为旧县镇,故署为公署庙,又称三帝庙、三帝行宫。基广35丈、袤48丈。

  择一风和日丽的早晨,由一原住民——也是家族贤侄,引领着越过古护城河,依古城境内宋代城墙断存遗址,循往县行署旧治遗址后方,顺山坡上行,踏入紧邻旧治后临江的一座小山头。“其西北益峻,则临大江,俯孤竹以对濡须之津。”这里就是北宋繁昌邑令蔡确,在熙宁元年(1068)十二月十五日,《北园记》里描述他所筑的北园。

  蔡确(1037-1093),字持正,泉州晋江人。嘉祐四年(1059)中进士,调京兆府邠州司理参军,于熙宁元年(1068)转任太平州繁昌县令。元丰五年(1082年),拜为右相。

  蔡确为避“役役于簿书牒讼之烦”“于此笑傲觞咏”,在这宝山山巅,筑成“……乃辟小径,直穿竹间,竹之后,益植美花杂果,厕以梧桐,被以兰莎。花之后,又与竹会,而建翠云亭于其中,亭之后,即有高岭,以为缥缈台,而立射亭,与埒于竹林之外,而总名之曰北园。”如今,园林里亭台楼榭,以及花草竹木一一荡然无存,不知所踪。

  这地界儿,数百年前,曾是同和祥锅厂后山,也是数十年前新港锅厂职工住宿区。如今厂已倒闭,人家全迁房屋尽毁,成一片无人问津的废墟,一块等待开发的区域。我,在杂草乱石丛中,或踯躅奔走,或伫步静听。俯瞰大江上百舸争流,聆听荒野地里鸟语虫鸣,无语凝思,怅然怀想……

  骤然,江面刮来一阵劲风,人,踉踉跄跄,被推进一面启开的帷幕,站定后,竟然已穿越到千年前的北宋。

  抬眼望去,只见邑令蔡确趁治事之隙,正与几位友生谈笑风生:“坐于亭上,而百余里之物象,历历在其目下,其为境也,蟠蓄秀蔚,而又有旷远无穷之趣,此余所以为乐也……”

  蔡确筑成北园的翌年二月,县城举行“童试”。此时,金峨上乡马仁山北八分村,来一个年仅九岁考生,参加由邑令蔡确主持的“童试”里第一阶段县试。这九岁男孩,考场上一直保持严肃认真,全神贯注,应答题、做策论,沉着应对连考五场。蔡确见此,下令调出男孩试卷,连夜批阅五场试卷。然而,男孩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晰;文章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蔡确当即拍案叫绝,直呼:此小子,不可估量,乃旷世奇才也!

  这叫徐迪的小男孩,蔡确记下,也知道随陪参考“童试”的是其兄徐遘。这徐遘早于二年的八月,在省城参加院试,已得了个案首。

  蔡确对徐氏兄弟俩文采斐然,欣喜不已,在蔡府北园特设宴,邀徐遘徐迪兄弟俩,入园寻花赏景,吟诗作赋。席间,生性一向桀骜不羁的徐迪,快步走到案桌前,拿起狼毫,一气呵成,一首五言《北园载酒和邑宰蔡确韵》即兴成诗:

  檐影荫游鱼,江声颤崖竹。

  云帆天外去,龙刹空中矗。

  霞明晚渡红,草暖晴沙绿。

  澄波见归鸟,纷霭迷飞鹜。

  有时雪浪吹,玉马争追逐。

  青霄皓月满,琉璃莹极目。

  谢傅昔出宰,天葩动惊俗。

  一读梁间诗,清风感佳木。

  也是二甲进士出身的蔡确,十分惊叹文采出众的徐迪,不禁仰天长叹:不足幼学之年,竟有如此才高盖世,日后必定国家之栋梁!

  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徐迪去京城参加殿试,高中进士,被授翰林院修撰,在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里,从事掌修国史,掌修实录、记载皇帝言行起居、进讲经史,以及草拟有关典礼文稿等工作。

  这年年底,蔡京(1047—1126),在绍圣初年(1094),从被贬之地成都府,返回京城,在朝廷任代理户部尚书,掌管国家经济,包括户口、税收、统筹国家经费等等。

  蔡京由放逐大臣被重新起用,大权在握,一得志就狂傲无比。一日,蔡京在其蔡府守拙园,大设宴席,遍邀京城达官贵人、文人雅士。

  守拙园的门楣上有块字匾,是蔡京手书“守拙园”三个大字,字迹风樯阵马,豪健畅逸,笔法特别的姿媚。书法家米芾曾与蔡京聊天,论述天下书法谁之上,说自愧不如蔡京,将自己排在他之后。可蔡京名列宋朝“六大奸臣”之首,品德极差,人人厌恶。其书法虽上乘之作,却不足以为当世、后世之人效法。

  徐迪与其兄徐遘(北宋神宗熙宁九年进士),兄弟双双入园,仰看一眼门楣,不屑一顾,对视一笑,认同世人之议。

  “守拙园”是取自陶渊明“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之意。守拙园里遍布花草树木,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掩映其中,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也不过如此。

  蔡京在官场上阴险狡诈,心狠手辣,结党营私,见利忘义,以至兄弟不和,父子不理。徐遘、徐迪兄弟俩一想到这,厌恶油然而生。

  席间,诸公载酒论文,吟诗作赋,蔡京见徐遘、徐迪兄弟俩,孤傲不从众,远离大家默然不语,竟不肯为守拙园赋诗。他暗忖:徐迪九岁时,曾为时任繁昌县令蔡确所筑北园,即兴成诗《北园载酒》,如今蔡确右相一职早已削夺,人也死于广东英德贬所——好一个不识时务之人,竟还自命蔡确的门生。蔡京恼怒拂袖而去。

  徐迪正是这首《北园载酒》五言诗,成了他日后仕途上的阴影,一生怀才不遇。当时,进士只是一种出身,宋朝的官有“选人”和“京官”“朝官”之分,想当大官,必须先进入“京朝官”体系。成为京朝官,得在复杂的职场环境中,必须得到权贵们的赏识、扶持。然而,徐迪恃才傲物,未能在权贵面前,溜须拍马,阿谀奉承,自然无门无派。

  蔡京从此冷落徐迪,在他仕途上时时作梗。徐迪这六品官职的翰林院修撰,在翰林院里一直没升迁,也没外放为官……

  百度百科上,蔡确,宋代词人、宰相、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支持者之一。仕途上一贬再贬,最终被放逐到天涯海边。徐迪虽身在京城,却无名势者可依附,人被边缘化也在情理之中。无奈之下致志做学问,生平多著作,文章诗文也为世人所珍惜。他们都未能像苏轼那样,在文、诗、词三方面达到极高的造诣,成了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还是书法家、画家、美食家、历史治水名人。这是因为蔡确与徐迪对时势,不若淡定视之,从容处之,坦然以对,还心心念念,时时窥伺庙堂之上。

  看山下万古不息滚滚江流,捡拾一些遗存的原始文化碎片。在北园遗址静默伫立,环顾祖先早在商周时期,在这里定居、生息、繁衍,创造灿烂的古代文明,名胜古迹传说轶事甚多的地域。一直飘浮不定的心,生出感慨万端,也骤然凝重如山:人生不过百年,终将土归土尘归尘离去,唯有史书上的文字能存续。文字的不朽,文字的魅力,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认识这世界。

  蔡确的《北园记》、徐迪的《北园载酒》、北园的遗址,冷峻地叙述那一段过往的历史,擦拭我脸上的肤浅,内心的无知,懂得了这方千年古邑的厚重。

稿件来源: 芜湖日报

编辑: 何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