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教我的人生出路
2024-12-30 09:51:43
钮桂云
我的父亲是一位农民,他虽然没有学问,却为我指明了人生的方向。
我是90年代的中专毕业生。毕业那年正赶上国家不包分配,本来我这个人人羡慕的金凤凰一下子成了小土鸡。我开始埋怨父母没有远见,当时没劝我上高中考大学,图了上中专能早毕业早赚钱;我抱怨生不逢时,没赶上国家好政策。父亲看到天天自怨自艾的我,也是束手无策。
那时父亲天天下地干活,农闲时就去集上卖自家种的茄子、韭菜、葱、吊瓜这些应季蔬菜。第一次跟父亲去赶集是源于父亲拔的葱太多了,他自己用自行车载不了。一向沉默少言的父亲对我说:“妞儿,你载着这些葱吧,我载不动了。”看到父亲干裂的嘴唇,深陷的双眼,汗水从两鬓发白的头发里流淌下来,我默许了父亲的请求。
那一天,父亲骑着自行车在前边,我骑着自行车跟在后面。父亲不时地回头看看我有没有跟上。到了30里地外的集上,父亲把两条蛇皮袋子铺在地上,把葱和茄子整整齐齐地摆在上面。等有人走过来看一下父亲的菜时,父亲不失时机地说:“来来,看看这茄子刚摘的,葱才拔的,两毛钱一斤。”有经验的主顾看到父亲的模样,一眼就断定这菜是自家种的,不是批发来的,就停下脚步买一点。那时没有电子秤,还用杆秤。父亲称菜时,都是给顾客称得高高的,多个几两也不算上钱。有时碰到顾客说:“上次就买你的,你家茄子好吃。”父亲更是满脸含笑,称好后不忘记再给人家添上一个茄子或者一棵葱。我蹲在父亲旁边,羞于帮他忙,感觉卖菜很丢人。
一个早晨,父亲照例捆好了一自行车葱去赶集。邻居大爷病了,父亲顾不上去赶集,用小推车推着大爷急匆匆地去医院了。我看到院子里装好的葱,眼看着蔫下去,决定自己去赶集。到了集市,我想和父亲一样喊“卖葱来”。但我张了几次嘴,始终没有喊出来。当时我既害怕没人来买,又怕遇到熟人,就那样在人来人往的人群中,眼睛盯着那一大堆葱,心里纠结着。好在买菜的人多,我的葱又便宜又随便挑,人家少给一角钱,我也不计较,就有人看出了便宜。渐渐地,我的葱摊前挤满了买葱的人,人们挑着喊着“先给我称”,我一边收钱一边称菜,忙得早已忘记了害羞,俨然一个卖菜熟手。
我记得那一车菜我卖了37元钱,那天回到家,把钱交给父亲,父亲没有说话,但我看到父亲眼中亮亮的东西在闪烁。从那以后,直到我考上在编教师,父亲再也没让我出去赶集卖菜。直到后来从母亲口中得知,父亲说,“以后不用害怕咱妞吃不上饭了,生活再难,她能去集上卖个菜也是出路。”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是沉默寡言的。他从来没有告诉过我,在我面对困难时,他的心里有多自责;在我有勇气面对生活时,他内心的喜悦。
父爱是无言的,父爱是用行动来表达的,父爱是用心去体会的。父爱如河,细长而源源。
稿件来源: 芜湖日报
编辑: 何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