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繁昌 >正文

时光里的麦香

2023-06-06 09:31:33

每天早上看着小区门口小吃店里热气腾腾的馒头、包子、面条、馄饨、油条等等,我就自然想起了农村那一片片绿油油的麦苗,经过农民数日的除草、施肥、治虫等辛勤的管理,最后几经周折把麦粒变成了白白的面粉,这里面包含了耕耘者的无数劳动汗水。

时光的脚步悄悄地迈到了小满,眼前一片片麦田,在微风的吹拂下此起彼伏,由绿变黄的麦穗,呈现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

麦子,在我们南方虽算不上主食,但是人们生活中,却也是离不开它。早晚餐很多人爱吃面条、馒头、包子、馄饨、面疙瘩、饺子等等,花样繁多,应有尽有。走在大街上,到处是面食点。芭比馒头、狗不理包子、老面馒头、好再来面馆、千里香馄饨、小龙生煎、兰州拉面等等比比皆是。北方人把面粉当作主食,一天三餐都可以吃面食,他们常常一手拿馒头或者窝窝头,一手抓根葱,吃是津津有味,令南方人羡慕不已;南方人和北方人比起来,在吃面食上肯定是逊色多了。南方人习惯了中餐几乎都吃米饭,早晚为了做起来方便,基本都喜欢吃手擀面、小刀面、包子、馄饨、面疙瘩、饺子、锅贴、小葱煎饼等等。也许各地吃法各异,五花八门。

看着这层层麦浪,闻着这阵阵麦香,我记忆的闸门就打开了。很清楚地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在生产队麦收的那段难忘时光里的一些细节。麦收时抓住晴好天气,队长根据各自的特长,把队里的劳力进行仔细分工。有的割麦,有的负责打捆,有的向晒场挑运。那时生产队里有男女劳动力五十多人,分工到位后,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全部下田收割麦子。每个人站一垄,你追我赶,挥汗如雨,几十亩的麦子一天就全部割完挑运到了晒场。晒场上还安排了几个有经验的劳力负责把麦捆堆起来,然后盖上稻草,这样就既节省了场地,又不影响人们行走。倘若下雨又不会被淋湿。等到打麦的那天,再一捆捆拉下来,有序地铺开。

我们十几个小伙伴,接受了老师的多次教育,学习雷锋精神做好人好事,虽然不能去帮助大人割麦,可以结伴来到收过的麦田拾麦穗。即使每个人手里只拾到了一小把麦穗,也体现了孩子们从小珍惜粮食的好思想、好品德。当大家把拾来的麦穗交给队长时,队长竖起大拇指称赞我们是好样的。

三五个十岁左右的孩子,围着晒场边的麦垛捉迷藏,玩兴正浓,天已经黑下来了。这时晒场边吊着的一个200瓦的灯泡,照得晒场通亮。大人们都回家了,调皮的小孩还在追逐嬉戏。这时“猴子”的母亲扯着大嗓门喊他回家吃饭,大家才感觉到该回家了,不然回去就要挨骂,甚至还要挨打。

生产队里的晒场就在村子前面,占地几亩显得很宽敞。最有意思的就是过去没有机械化,麦穗全靠人力用连枷脱粒。最为壮观的是两排男女劳力对面轮番打连枷,拍打的声音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这清脆的声音久久回荡在乡村空旷的田野上。

麦子脱下来晒了几天后,每家都去生产队会计那里登记,先预支50—100斤回家。然后排队在村里碾粉机上去了麦麸,各自回家就能擀面汤、煮面疙瘩、蒸馒头、做包子、摊葱饼等等。这时只要走在村子的每条巷子里,就能闻到浓浓的麦香味。

凭着时光的慢慢流淌,在面馆或者在农家坐下来吃一碗面疙瘩或者面汤,再加点小咸菜,这种充满着乡土烟火味的美食,令人回味无穷……

查日


稿件来源: 繁昌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 叶宇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