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繁昌 >正文

繁昌情缘

2022-11-07 10:57:50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很多人很多事过去就过去了,但是有些人有些事一旦接触了就永远忘不掉,就像眼前的《繁昌专刊》,对她是充满情愫的。

第一次认识《繁昌报》的时候,刚高中毕业。那时候不叫《繁昌专刊》叫《繁昌报》。首先被报名所吸引,三个字就像瘦瘦高高的大个子,随性中透露出倔强,就像淳朴的繁昌人,朴实中散发出顽强。读《繁昌报》就像品地地道道的繁昌菜,看的是本地风土人情,想的却是家乡的味道。

当时看到这份报纸的时候还是在保定乡政府,当时的保定乡就是现在的保定街道,还隶属于繁昌县。街道人也很热情,总是乐于将这份报纸送给我,到街道看《繁昌报》成了精神上的享受。闻着油墨飘香的报纸,特别有亲切感,每篇文章就像一道道菜满足着我们挑剔的味蕾。我也从每篇文章当中吸取养分,看多了就有写稿的冲动。

写稿也常是练到深夜熬到天亮,晚上爬格子第二天到邮局寄稿子成了我常做的事。苍天不负有心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终于有了一篇文章见了报。刊登的文章《又是一年芳草绿》,编辑老师还给它配上栏目,叫“往事悠悠”,文章和栏目珠联璧合,觉得编辑老师一定是非常有才情的。这篇文章描写了三山小江两岸悠悠的往事和风土人情。发稿后的几天,还特意跑到报社当时所在的县委大院,找编辑要报纸。

当时繁昌报社就在县委大院里面,里面的苍松翠柏,笔直挺立,树荫如盖;红砖瓦墙古朴庄严,渗透着文化气息。置身其中,身心惬意。编辑老师热情地接待了我,端茶倒水,给了我他自己收藏的报纸,还告诉我有十几块钱的稿费可以领,鼓励我继续创作。感觉就像吃了蜜似的,心里一直甜滋滋的。拿到稿费的那一刻,心也是飘着的,县委大院里面的花花草草仿佛一下子也跟着我欢快了起来。我甚至还梦想着自己要是来县委大院上班就好了。

这些年家乡变化太快,特别是美丽乡村的建设,繁昌旅游经济的发展更是名声在外。虽然有的媒体在发展中不但没有进步,反而消亡了。其它和当年《繁昌报》一样的县区报纸都已经停刊了,但是《繁昌报》有了更强大的生命,加入了芜湖报社,进入市级平台成了《繁昌专刊》,就像这么多年它未曾换过的固定号码,在坚守初心的路上,继续为家乡的建设发光发热!让繁昌的声音传得更远,让家乡的特产通过媒体的宣传卖得更远,在乡亲们致富的路上,帮助得更多。

如今,虽然在很多情况下,只能通过网络来查看《繁昌报》,但是亲切依旧。透过这份报纸,了解到家乡的一举一动,一村一梦。看着文章就像看到当年的老朋友,心底阵阵涌动,忍不住向身边的朋友讲述当年与繁昌的故事。讲起家乡的变化,家乡的土特产,总是满心愉悦,骄傲自豪。

人就是这样,生下来就是有根的,走得越远根扎得就越深。就像《繁昌报》和所有繁昌人一样,经历过、认识过、靠近过就忘不掉,被他们孜孜不倦,勤劳勇敢,始终如一的坚守和创新的精神所打动!

谢传美

稿件来源: 繁昌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 叶宇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