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繁昌 >正文

母亲的缝纫情结

2022-10-24 09:06:42

在我的衣橱里,收藏着母亲送的书包。蓝底绿道,看上去非常朴素,却充满质感。

1982年,我去近二十公里之外的县城上初中。临去前,母亲拿出书包,说:“儿子呀!我用了一天工夫,找了几块素色布,拼凑好这书包,给你装上书,去好好地读书吧!”我笑嘻嘻地接过书包,喜欢地说不出一句话。

上学期间,我一直把它当宝贝一样珍惜,会时不时拿在手上欣赏它,每次欣赏时都会想起母亲,想起她戴着眼镜,坐在缝纫机前引线穿针的情形。于是,幸福与酸涩便一起涌上心头。

在我成长的岁月里,缝纫机是母亲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每当逢年过节,母亲总是忙个不停,除了给家里人做衣服外,还争分夺秒地给老乡们做衣服,挣点钱补贴家用。

缝纫做衣服的工序是复杂的,我无法把它的每一个细节描述清楚,只能粗略描述几个重要程序。先把衣料理好,若是拼做花衣服,首先要把花色配好,再按衣服尺寸量好,画上彩色粉笔,之后,就是剪裁,打捆写上名字,放着备用。

缝纫时,母亲坐在缝纫机前,双脚踩在缝纫机踏脚板上,在脚踩缝纫机踏脚板之前,要检查缝纫机转盘、油机、机针等,再检查需缝纫的衣服配料是否全,之后,右手负责拉衣料,左手负责送衣料,一送一拉间,衣料就变成了衣服。

缝纫机做衣服看起来很笨重,原理也很复杂,但对母亲来说却驾轻就熟,毫无障碍。一根锋利的银针在缝纫机衣料中上下穿梭不停,两只脚一踩一抬,双手做着配合,伴随着缝纫机发出“叽里呱啦”的声响,衣服便一寸一寸地缝纫出来了。缝纫线的色彩以黑、蓝色为主,有时会配上白色或灰色、红色,母亲会根据布料颜色或主人的喜好搭配出不同的线色。缝纫婴幼儿或童孩衣服,母亲依据主人或小孩喜好搭配出不同的竖条或横格,拼凑出小孩喜欢的童装。

夏秋季节,母亲会将缝纫机搬到大门口的走廊里,她总是在忙完一大堆的家务事之后,坐下来用缝纫机做一会儿衣服。有时是中午,有时是深夜。那个时候,只要有空,我总喜欢看着母亲用缝纫机做衣服。听着缝纫机的“叽里呱啦”声和脚踩缝纫机踏板的声音,心里感觉踏实而温暖。总想不明白,这么复杂的做衣服程序,母亲怎么做得那么轻松自如,就像变魔术似的,妙不可语。等自己长大一点,也会忍不住去尝试一下。当然没有母亲做得好,但能体验其中的辛苦与乐趣。

事实上,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母亲有好几年都没有用缝纫机做衣服了。市场上各式各样衣服齐全,物美价廉,缝纫机做衣服早已变得不再重要。但是,我理解母亲为什么在六十多岁的时候重新又操作起缝纫机,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做几件衣服。我想,她是在做一次郑重其事的告别,向陪伴她几十年的缝纫机,向过去那些艰难的岁月告别。

自从她收起了缝纫机,便把那浓浓的深情,永远地珍藏在了内心深处。

农艺人


稿件来源: 繁昌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 叶宇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