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喇叭 抗大疫
2020-05-18 16:54:44
庚子抗疫,广大的农村地区不仅是前沿,而且是最后胜利的关键。党和政府的抗疫方针政策如何及时送到每家每户,防疫知识如何在第一时间让农民兄弟听到,则又是关键中的关键。
在这个关键时刻,乡村喇叭成了信息传播的最便捷方式。
乡村喇叭,农民兄弟亲切地称之为小喇叭。小喇叭开通使用情况如何?农民兄弟能听得到吗?
带着这些疑问,大年初三,我与部里的小倪同志走进了乡村。雨淅淅沥沥下着,车子出了县城,往东南方向行驶。沿着S216省道,在一个路口,我们拐进一条蜿蜒曲折的村道,来到一个山边的村庄。还未到村口,就听到远处的喇叭正在播送县指挥部的抗疫通告。这是峨山镇一个偏僻的小村庄,离村部约4里地。我们来到村部,村书记介绍说,疫情发生后,村里喇叭每天反复广播疫情防控知识。
在县经济开发区横东村,村书记说年前村里喇叭就坏了,眼下正是春节,又赶上连日阴雨,一时找不到人维修,村干部找来一只移动音箱,绑在一辆电动车后座上,车走喇叭响,一路提醒着村民做好疫情防护。
第二天仍是雨天,我与小倪继续下乡。这次我们赶往西北部几个镇。在新港镇新东村,村书记胡安银对村喇叭很有感触: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小喇叭可发挥了大作用。我们要求人们呆在家里少出门,小喇叭广播,人在家里不出门就能听到。有的人没听清楚,还特地来村部询问喇叭里讲什么。除了广播县里统一安排的内容,村里还常用喇叭布置工作,把村里疫情防控工作简明扼要地讲一讲。他的体会是,不要讲长,每次10分钟以内,要让群众听得真切。胡书记还亲自编写了《抗新冠》三字经:新病毒,真猖狂;传播快,到处窜;党中央,发号令;强信心,添保障;能治愈,可预防;人心齐,事好办;信科学,要联防;少出门,多宅家;勤洗手,多开窗;戴口罩,不嫌烦;多喝水,常消毒;不聚集,拒聚餐;来日长,能补上;不信谣,不传谣;听指挥,严防范;护自己,利国家;齐行动,战胜它!胡书记还将三字经录制成音频,在喇叭里播放,地道的乡音,亲切的话语,一下子就吸引了乡亲们,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来到村民陈孝庆家,老陈说:“我老父亲79岁了,不久前去世,按照农村习俗,最起码要摆放5天,听广播上喊不准人员聚集聚餐,我们兄弟几个商量,丧事从简。现在回头想想,省了不少人力物力,减少了疫情发生风险。”
新荷社区的方小香说:“娃们都会刷抖音、玩微信,我一样也不会。他们提醒我疫情严重,我还不在乎。村里喇叭天天在喊,我慢慢紧张起来,按喇叭的要求,做好自我防护,勤洗手、戴口罩,不出村。本来约好的侄子侄女来拜年,我打电话要他们今年不走动了,等疫情过后再聚。”
小喇叭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新港镇政府请来师傅,统一将各村损坏的喇叭全部修好,还增加了4只喇叭。
走进荻港镇鹊江村,村书记徐道伦指着地上放着的两件小器物说,这是刚刚从喇叭上换下来的接收器,每只要800多块钱。问到喇叭使用的困难时,徐书记说,村里经费紧张,每年维修喇叭要花好几千块钱,喇叭接收器等元器件受雨水侵蚀,易损坏。
一连跑了几天,情况了解清楚了,喇叭在乡村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村干部需要喇叭,村民朋友也需要喇叭,唯一的困难是喇叭维修经费紧张。我将情况向部主要领导作了汇报,部主要领导立即向县政府主要领导请示给予经费支持,得到了满意的答复,村里喇叭维修经费由县镇两级财政承担。事不迟疑,我马上起草了关于对农村喇叭维修经费进行补助的通知,迅速发至各镇、村,解决了村喇叭维修经费困难。
小小的喇叭在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架起了连心桥,在农村疫情防控宣传中发挥了难以替代的作用,我们随即将这一经验向城镇推广。在城镇每个住宅小区出入口,都配备小喇叭,播放县里抗疫工作部署和疫情防控知识。现在,当人们进出小区大门时,都能听到小喇叭不厌其烦地提醒大家:“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不聚集”、“你到我家我心慌,我到你家你紧张”……
喇叭声声,在人们耳畔回响,它反复叮嘱人们,疫情防控事关我们大家。(沈大龙)
稿件来源: 繁昌周刊
编辑: 周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