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信仰的中国人是幸福的
2019-07-05 15:23:18
1920年春天,在浙江省义乌市分水塘村一间久未修葺的柴屋,一位29岁的年轻人在无数个长夜昏暗的油灯下奋笔疾书,他叫陈望道,他的眼前是风雨飘摇的残破山河,他的笔下是《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译本,陈望道先生也许不会想到,这场精神的邂逅注定将载入史册。
小的时候外公常说,你要念那种踮起脚尖才能看到的书,你要交那种让你觉得心生敬意的朋友,你要做那种费点劲才能做到的事,很多年后我才明白他想说的其实是拥有信仰和充满正能量的人生。
信仰,是一种无惧风雨的内心坚守。如果没有心中的那一份执念、那一份信仰,穿着单衣草鞋的红军战士如何能征服一座座大雪山,完成生死翻越?如何能咽下战火硝烟里沾满泥土的食物?如何能啃的下草根、吃得下树皮?如何在敌人的围追堵截、狂轰滥炸下日夜行军?“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是信仰、唯有信仰,才是这支摧不垮、打不散的人民军队一路前行的动力,才是支撑他们走出困境、走向胜利的基石。心有归处,何惧风雨!
信仰,是一种百尺竿头的奋斗状态。共和国初建,百废待兴,先后有14万转业官兵、5万大专院校毕业生、20万支边青年和54万知识青年走进北大荒,投身到北大荒的开发建设。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如今的黑龙江垦区已拥有一百多个大型农牧场,两千余家企业,四千多万亩耕地,成为年产100亿千克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从北大“荒”到北大“仓”,这一个字,是整整一代中国人的青春!是信仰、唯有信仰,才能让百万中华儿女投身祖国建设,创造了人类历史上这最壮丽的垦荒,才能让这昔日的冰雪荒原变成了守护中国人饭碗的中华粮仓。
信仰,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从战火纷飞的革命岁月到热火朝天的建设年代,今天的我们,可能生活得更加安宁、惬意,可能很多人早已失掉斗志与勇气、豪情和血性、精神和担当。但其实,人这一辈子很长,长到有时会走弯路,会迷路,甚至会不想走路,为这些盘根错节和枝枝蔓蔓找一个原则找一个信仰,拥有强大而丰富的内心世界才是最无敌的必杀技。因为信仰、唯有信仰,才是你内化于心的力量,是胜利时的宠辱不惊,是失败时的不言放弃,是巅峰时的平和心境,是低谷时的自我勉励。
时代的大潮,浩浩荡荡,在个人叙事与历史洪流的交织中,万里黄河泥沙俱下,时间为我们呈现了太多斑点,蓦然回首,唯有一颗红色的初心贯穿于这一清晰的脉络上。如果有一部大熊的时光机,我一定要接陈望道先生来2019的中国看一看,他不经意间撒下的红色种子已经和这个国家的山河岁月融为一体,你瞧,书架上,那本大红色的小册子,十一章、五十五条,她是一本书,更是一群人,一种精神,是一种集体记忆铸就的底蕴。
我想,不管是在年少轻狂的昨日,还是日渐衰老的明天,抑或是彷徨焦虑的当下,做一个有信仰的中国人,为你的信仰铸上鲜红的底色,与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时代,同呼吸、共命运,都是幸福的。李凌静
稿件来源:
编辑: 章平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