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繁昌 >正文

我的乡村之恋

2014-09-22 08:49:19

  “乡村”一词,在我记忆的词典里,一直并将永远是美好的代名词,虽然她曾经一度在市侩们的眼里与落后贫穷闭塞愚昧相关联。

  记忆中的乡村,湛蓝的天,洁白的云,翠绿的树,清澈的水,十几户、几十户甚至百多户依地势而建的平房聚拢成村落,溪水与池塘伴其左右。乡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恬静而清苦的生活。当晨曦第一缕阳光洒向屋顶时,村里便响起“狗吠村巷中,鸡鸣柳树颠”的闹腾。户主荷锹披露田地间,小伙担水河堤傍,姑娘浣衣水塘边,孩童上学路途中。一天的忙碌生活由此拉开序幕。放眼乡村的田野,春天是绿海,夏季是繁忙,秋天是金黄,冬天是希望。每当夕阳斜照之时,健壮的耕牛、憨厚的农人,悠闲而略带倦意地行走在曲折而坎坷的村道上,这是一副耕牛晚归图,更是一幅写意田园画。而现在,这样的画面只能出现在我的梦里。此时,居民灶屋的烟囱里升腾起袅袅炊烟,恰似淡淡祥云,笼罩着安详而静穆的村庄。归家的乡民,带着一身满足的倦意,捧着香喷的饭碗,相互串门,聊天打趣,兴致来时,夹上一筷子邻家可口的菜肴,继续打诨,不时爆发出阵阵爽朗哈哈声,透过房顶,飘向云霄。此时的欢乐犹如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一圈一圈地弥漫了整个村庄。于是乎情不自已地念起陶潜笔下的诗句“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名句来。

  这已是孩童时期的故乡与乡村了,早已湮没在记忆的深处。如今的乡村,也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大潮席卷之下,发生并将继续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

  随着“村村通公路”的政策落实,乡村的交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条条平坦的水泥公路宛如毛细血管,连接着千家万户,延伸至各村旮旯。年轻人都已外出务工,凭借一技之长,挣钱养家,只是逢年过节而回。家中留守着老人与小孩,老人继续经营着自家的责任田地,兼管看守房子与照顾孙子辈,小孩则就近入学。部分房屋已是空巢,早已“铁将军”把门,面临着风吹雨蚀,因为它们的主人扶老携幼搬迁到生活更便利的城里去了。更有甚者,随着国家对农业、水利、交通的重视与建设,有些老屋面临着拆迁遗憾,如同三峡工程中的移民一样,老屋将不复存在,乡人亦不得不迁至另一处谋生。

  尤其近几年,随着国家“建设新农村”的政策大力推行,选址在乡村的交通便利处,新建了许多新的居民安置点,这就是人们常挂在嘴边所说的居民小区。这些小区,因为统一规划统一格局,看上去分外显眼与靓丽。瞧,一排排俨然军列,一栋栋如同敬礼,煞是美观!有的房子上下二层,前有马路,后有庭院,又是统一白墙红瓦,从远处看,格外漂亮而亮堂。

  国家为小区的建设考虑得真是周到。不仅道路通畅,绿化幽雅,而且更在小区里设有各种便民超市、医疗卫生室、公厕垃圾点、路灯站台、健身广场等等。每当夜晚来临,小区的广场上,已是音乐绕梁,舞姿翩翩,那是奔向小康的家庭主妇们自发跳起的广场健身舞。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反映了我国市场经济的繁荣与富庶,卫生室护航了乡民的身体健康,公厕垃圾站确保了人民的生活清洁卫生,路灯车站便捷了乡人的出行。一般小区的周围还开有幼儿园、学校等服务单位,同样着实便利了乡民,实在惬意得很。与小区居民聊天,他们的自信与骄傲溢满脸上,最令他们引以为豪的是:小区的早晚空气非常清新,小区的居住面积较城市宽敞,小区的民风特别淳朴。的确如此,因为小区早已被周围的四季如锦的田园风光所包围。每每看到乡民这样满足而惬意的生活,生活在如诗如画的环境里,无论是谁,都会被感动着,幸福着。乡村啊,我至爱的乡村,如果说我记忆中的乡村是一幅写意山水画,那么现在的乡村就是一幅浓墨重彩的田园油画,但不管是油画还是写意画,我都深深地爱着你!

稿件来源:

编辑: 章平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