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繁昌 >正文

清和桥

2017-02-13 08:34:43

  荻港镇新河村有一条小河,河上有一座小石桥,那石桥虽小却有一百多年了,不知被山洪冲垮了多少回,修了多少回,桥名也不知更变了多少回,传说此桥最初起名“清和桥”。对于这桥名,板子矶庙里的大和尚不知其意,一日下山来,在桥头遇到当地的秀才,便问道:“此河水清,该叫‘清河桥’,何谓‘清和桥’?是否‘河’‘和’笔误?”那秀才否认:“据说此地官清人和,故得此名。”

  “原来如此。”大和尚点点头,承认‘和’比‘河’含义更深。

  “小河两岸风光好文风盛,这一带吟诗作赋者多也。”

  “阿弥陀佛!”

  两人正谈论,前面一村姑姗姗走来,和尚手捻佛珠,眼珠滴溜溜地转,有意找岔儿打趣,于是上去挡住那村姑道:“过桥者必留一诗!”村姑见和尚拦住去路有点不悦:“三人过桥,为何只留一诗?”秀才见那村姑俊俏异常,不由得也来搭讪,讨好地陪笑道:“小姐言之有理,该每人一首才是。”

  和尚见秀才允了每人赋诗一首,便请先生命题。秀才面对二人,指指桥名:“桥头三人,桥名三字,不妨一人借一字为题,如何?”

  “妙!”和尚性急,抢先作第一字:

  清

  有水是清,无水也是青,去水加米便是精;

  精光脑袋有人爱,脖上常把佛珠戴;

  有朝一日修行就,去上西山做如来。

  “好!”秀才拍手称赞,便作第二字:

  和

  有口是和,无口也是禾,去口加斗便是科;

  科举仕子有人爱,身边常把笔墨带;

  有朝一日功名就,派去杭州当府台。

  “巧!”村姑淡淡一笑,接上作第三个字:

  桥

  有木是桥,无木也是乔,去木加女便是娇;

  娇娇嫡嫡人人爱,胸前藏着子孙袋(指乳房);

  有朝一日婆家去,一胎生下两个孩;

  一孩西山做如来,一孩杭州当府台。

  “呸!”和尚与秀才使坏,本想调侃村姑,不料反而被村姑耍了,讨了个没趣溜了。

  村姑含笑着悠然地过了清和桥。张光

稿件来源:

编辑: 章平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