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繁昌 >正文

漫话隐静禅林和隐静寺

2011-03-28 09:38:06

  繁昌的十景之一“隐静禅林”和隐静寺,都在平铺镇的五华山。五华山即隐静山。因山有碧霄、桂月、鸣磬、紫气、卓锡五峰,五峰风光秀丽如花,故而把隐静山唤作五华山。久而久之,隐静山名,在民间逐渐淡忘。唯一标志山名的就是一景一寺了。

  景和寺都是以山为名,因此造成民间把隐静禅林和隐静寺混而为一,认为隐静禅林就是隐静寺,隐静寺就是隐静禅林。其实不然,二者既有内在联系,又有性质上的区别。禅林包涵着隐静寺,隐静寺却不能代表禅林。

  隐静寺是在南朝刘朱期间,刘裕代晋后,南朝第一个王朝,公元420-479年,杯渡禅师创建的,名叫普慧寺。经过唐、五代等时期的塔建,寺的规模逐渐完善,名气随着增大。至北宋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改普慧禅寺为普惠寺。宋仁宗嘉佑三年(1058年),圆通大师怀贤,募里民杨绪建御书阁,收藏三朝御书一百一十轴,因御书都是装裱或挂轴。郭祥正“重建隐静寺御书阁记”记述了重建的御书阁,甲于他屋,共三十六间,选材之美,至于白瓷漆雕之工,无不求其尽妙。南宋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妙义禅师建毗庐阁,嗣浚又建单传阁,列三十五祖神座。薛昂夫为寺题额曰“江东第二禅林”。明洪武二十四年(1416年)改名为隐静寺。按有关资料记载,隐静寺从创建到现在已有一千六百多年了,确是繁昌最古名寺。

  隐静禅林不是某一寺庙的称谓,是隐静山所有寺庙景观景点的总称。即繁昌十景之一的名称。禅林的景观景点是由隐静寺为主体和其寺庙风景组成。如李白在隐静寺诗中云的“岩种朗公橘,门深杯渡松。”朗公橘和杯渡松在隐静寺附近,朗公橘是晋僧道朗所植,是一种优良品种。杯渡松是杯渡和尚植的两棵五针松。太平府志上载:“距寺三里许,双松对峙,势若虬蠖。”而“道人制猛虎,振锡还孤峰”的景点在桂月峰卓锡寺。又名宿猿洞,俗称猴子洞。清诗人夏之符桂月峰诗中曾云:“但闻猿夜啼,徊徊不能去。”说明猴子洞,古代有猿宿其中。

  大凡寺庙景观景点,或多或少带有宗教文化的神话色彩。隐静禅林的众多景点,也不例外。如米池、盥池等均已湮没。除了它们的神话,仍在流传,其景点早已无从稽考。就现存的景点,也都交织着神话传说。这些景点,都集中在碧霄峰。

  碧霄峰是五华山的主峰,高达280丈。在峰顶,纵览五华全貌,俯视隐静寺深处五峰怀抱中,显得格外幽静,五华水库,像嵌在众绿丛中的一面明镜。构成山光水色,优美绝伦。远眺大江如带,心旷神怡,遐想联翩。

  从隐静寺登碧霄峰,途经观音庵,庵傍金鱼泉,自古就有名气。宋代诗人杨杰的“碧霄峰“诗云”岩深映碧萝,金弄寒波,莫念江湖好,江湖风浪多。”诗中的金鱼裔种小金鱼依然在泉水中戏水。金鱼泉在民间传说中,它是杯渡造普慧寺,取木料的木池。又有关于观音庵的传说:从前一考生,在池旁小憩,恍见观音坐在莲台上,考生许愿,得中功名,来此修庙,后考生果中功名,就投资修了观音庵。现观音庵有两个景观,一是依岩壁为墙,二是在岩壁上凿成佛龛佛像。

  隐静寺的地藏殿在碧霄峰顶,所以登峰沿途的景观景点,都弥漫着地藏王的神话传说。在观音庵左侧,有一石板小桥,中间有个空洞,传说洞是地藏王脚踩的。还有灵龟翘首和神奋蹄两景,传说灵龟和神牛一道上山朝圣,牛贪食山草,龟走到牛的前面,牛奋起直追,一脚踏在龟背上,把龟踩进泥中,只剩下一个龟头,露在地面,并留有一个牛脚印。还有石和尚念经,在隐静寺左后、观音庵右前,半山上有一直立天然石,俗呼石头和尚,说是得道和尚的化身。从观音庵龙山崂小道直上到高坡上,有三个天然石窝,面积有千余平方米,东西纵向排列,传说是天锅飞走,留下的宕窝。

  上述景观景点的神话传说,既反映了宗教文化的烂漫色彩,也为自然景观增加一些内涵。既可吸引游人的眼球,也开启人们的遐想。

  漫话暂停,一律随成:环抱五峰一境幽,江南名刹历千秋。青莲题咏蜚声远,杯渡创寺胜迹留。竹海森森楼宿鸟,景观处处醉游眸。五华开发展新貌,秀水佳山启旅游。(刘西霖)

稿件来源: 繁昌周刊

编辑: 刘子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