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沙情思
2010-07-07 11:16:03
赤沙,多好听的名字。赤者,红也,流经赤沙的黄浒河,有沙如丹,其名由此而得。
赤沙的地形正像一只梅花鹿,至少她在我的心中是一只梅花鹿。赤沙小镇是鹿的头,鹿的左角是八分村和中分村,和南陵县桂镇相毗邻;鹿的右角是赤沙村,和铜陵县金榔九榔村相连。赤沙,真正是在繁(昌)南(陵)铜(陵)三县交界处。广德县新杭镇在皖浙赣三省交界处,人称鸡鸣三省,而在赤沙,鸡叫一声,三县也是可以知晓的。
赤沙有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难怪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三支队慧眼识珠,以此为根据地,动员全民投入抗战,演绎出一幕幕悲壮而动人的故事。繁昌之战、塘口坝血战,历史的回音至今还轰响在赤沙的山山峦峦,沟沟坎坎,成为激励人们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而真正可以称得上鸡鸣三县的地方应该是人称“皖南张家界,江滨小黄山”的风景秀丽的马仁山。马仁山有一景点为犀牛望月,那犀牛身在南陵,尾坠繁昌,头仰铜陵,有“一牛跨三县”之说。这里有溪水淙淙,有茂林修竹,有奇花异石和楠木林,还有着许许多多积淀着历史,极具人文价值的传说故事。
因为赤沙是三县交界的地方,在陆路交通还不发达的过去,许多物产都要通过水路,由木船运往各地,又将山里所没有的从各地运往三县的大山区。黄浒河直通长江,是三县大山区通向外面世界的重要通道。黄浒河在赤沙流经近15华里,赤沙小镇就在这15华里的顶端。在过去,这15华里的水道因狭仄弯曲而不能行船,物产只有由独轮车从陆路到黄浒小镇上船。赤沙小镇有一条近3华里长的老街,全是用麻石条铺成的。独轮车留下的车辙印从东街头到西街头,圆润而光滑,会让人产生很多的想象和联想。赤沙老街至今还保存着,在向一切熟悉的和不熟悉的人们述说着久远的过去点点滴滴。
赤沙的新街道是在黄浒河的老河道上建起来的。八分村和赤沙村的两条山冲,两边高山雄峙,从远方浩浩荡荡而来。雨水从山岭冲刷下来,汇合到这里,形成一个大龙窝,旧时每发大水,这里就龙腾虎啸,大水的吼声几里路远都能听见。新街道就建在这里,大龙窝已成为历史的过去。看新街道两边的小楼、路灯、店面,我们深深地感到,人的力量的伟大。
黄浒河在赤沙街头留下一个大龙窝,又撇开小镇,匆匆忙忙前行,经黄浒,过荻港,注入长江。据说,从赤沙到黄浒,又大大小小九十九道弯。据传说,有一神没有的从各地运往三县的大山区。黄浒河直通长江,是三县大山区通向外面世界的重要通道。黄浒河在赤沙流经近15华里,赤沙小镇就在这15华里的顶端。在过去,这15华里的水道因狭仄弯曲而不能行船,物产只有由独轮车从陆路到黄浒小镇上船。赤沙小镇有一条近3华里长的老街,全是用麻石条铺成的。独轮车留下的车辙印从东街头到西街头,圆润而光滑,会让人产生很多的想象和联想。赤沙老街至今还保存着,在向一切熟悉的和不熟悉的人们述说着久远的过去点点滴滴。
赤沙的新街道是在黄浒河的老河道上建起来的。八分村和赤沙村的两条山冲,两边高山雄峙,从远方浩浩荡荡而来。雨水从山岭冲刷下来,汇合到这里,形成一个大龙窝,旧时每发大水,这里就龙腾虎啸,大水的吼声几里路远都能听见。新街道就建在这里,大龙窝已成为历史的过去。看新街道两边的小楼、路灯、店面,我们深深地感到,人的力量的伟大。
黄浒河在赤沙街头留下一个大龙窝,又撇开小镇,匆匆忙忙前行,经黄浒,过荻港,注入长江。据说,从赤沙到黄浒,又大大小小九十九道弯。据传说,有一神猪,见黄浒河经常泛滥,祸害人民,就闷头拱河道,因为是闷着头拱,所以把河道拱得曲曲弯弯。1978年,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赤沙人民重修黄浒河,而今,从赤沙到黄浒,15里河道,宽阔笔直。两岸稻花飘香,绿树成行,母亲河的乳汁,真正成了润泽人民的琼浆玉液。
赤沙的路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赤沙通向外面的世界基本上是两个出口,一是从东南向县城方向,一是从西北到黄浒小镇,再到铜陵、荻港更广大地区。过去,这两个出口,都是羊肠小道,到县城方向还要翻山越岭。现在,这两个出口都是宽广的汽车路,不但人们的出行非常方便,而且大大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赤沙的物产非常丰富。中分村、八分村,有连绵不断的山岭,山岭上翠竹青青,大树苍天。当年新四军和日寇鏖战的地方塘口坝,有品位很高的富石矿。狮子山脚下,有闻名四海的雕刻,还有猪鬃集散加工业。因为河道的取直,因为路的拓宽,为赤沙的经济发展添上了两个翅膀。“悠悠鹿鸣,嗷嗷待哺。”赤沙,你这隐藏在深山里的梅花鹿,我们深情地期待你明天的腾跃。有了今天的基础,我们的期待是不会落空的。
稿件来源: 今日繁昌
编辑: 刘子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