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融合中实现传统媒体转型发展
2018-12-07 15:30:11
信息革命和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带来了信息生产、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催生形成了各类新兴媒体,自媒体更是异军突起。各类媒体的竞相发展,各种信息的广泛传播,对宣传思想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互联网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思想交锋的最前沿。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对于壮大基层主流媒体,巩固基层宣传舆论阵地,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县正在抓紧推进融媒体中心建设,融媒体中心建设,关键是要做好融合文章,才能提高基层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公信力,实现传统媒体转型发展。
融合机构,使“存量”变“增量”。县级传媒大多缺乏人才,设备、技术落后,整合县级报纸、广播电视、网站等新闻传媒资源,合并同质内设机构,减少领导职数,壮大采编人员队伍、降低运行成本,产生集聚效应,使“存量”变“增量”。
融合内容,生产信息新产品。报纸、广播电视等融合发展,效果最终体现在其所生产的信息产品上。媒体的融合,不是简单地将传统媒体的内容直接搬到融媒体平台上,成为传统媒体的翻版,而是采用现代媒体制作新技术生产出新的信息产品,推送到融媒体平台。融合过程不是信息内容简单“相加”,而是“相融”,生产出信息新产品。这样的信息新产品更适合融媒体平台传播,更适应现代人对信息产品的需求。微博、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融媒体平台,信息发布不受时间、时段、版面的限制,在空间上几乎是无限的,有很大的内容容量,用户接受信息产品也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融合人员,相互融通形成合力。人的融合是媒体融合发展的核心。融媒体中心人员来自不同的单位,而融媒体信息生产,要求一次采集,生产多种形态信息产品,通过不同媒体平台发布,改变了传统媒体采、编、发流程。而融媒体信息产品制作,通常难以单兵作战,需要团队协同配合,有采写文字的记者,有拍摄视频的记者,有对采访信息进行综合加工的编辑,有视觉设计的美编等。生产融媒体信息产品,不仅需要融媒体中心设备、网络互联互通,更需要媒体人相融相通;不仅有工作岗位的分工,更需要媒体人的同心协作。只有实现人员“相加”到“相融”,才能实现信息内容“相加”到“相融”。为此,需要融媒体中心进行组织架构的调整,进行流程再造,优化组织结构和人员结构;要组织开展人员培训、交流,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熟悉新领域,培养全媒型人才;要创新机制,激发工作热情,培养协作精神,形成媒体合力。
融合服务,满足群众美好需要。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全面兴起,网络的服务功能已大大拓展,各级政府都通过互联网加强为民服务,如打造“互联网+政务服务”,已成为为民服务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也是广大人民群众获取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民生信息和政务公共服务的平台,对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作用。县级融媒体中心要及时整合基层政务资源、社会资源,增强公共服务及其他方面的功能,通过融媒体平台,架起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在服务人民群众的同时,推进融媒体发展,进一步提升基层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沈大龙
稿件来源:
编辑: 章平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