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繁昌要闻 >正文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沃野谱华章

2018-07-27 15:36:07

  盛夏时节,记者下田头、入大棚、访农家、进企业,真切感受改革开放40年来繁昌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土地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土地整治后,小田块变成大田块,而且都是标准化的农田了,水稻去年增产了二百多斤。”繁昌县峨山镇的种粮大户们由衷感言,“今年我还要在生产技术上多努力,力争再增产、增收……”“十二五”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繁昌县新增流转耕地面积每年都在增长。

  该县进一步推进“三权分离、虚拟地块、两次流转、合理收益”确权不确界的土地流转新模式,在农业项目区整村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保障土地流转后的合理收益,如平铺镇、峨山镇流转面积达70%以上。平铺镇的山河村、新塘村、新林村,孙村镇的义兴村、感定村,峨山镇的沈弄村流转面积达90%以上。通过土地流转,降低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对耕地“愈丢还留”的顾虑。该县出台了《关于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意见》,及时兑付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土地流转补贴资金、经营主体购置烘干设备补贴资金、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尽可能给予大户扶持,减少经营风险,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参与规模经营,充分解决谁来种田问题。同时,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收益抵押贷款试点。农民贷款难、贷款缺少抵押物是一个制约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繁荣的长期问题。如何使土地流转的农民获取更大收益,让他们能进得城,该县积极寻求金融机构支持,在坚持不改变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不改变农村土地农业用途的原则下,探索和创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融资模式,鼓励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收益作为抵押物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着力解决农户贷款难、抵押难、贷款缺少抵押物的问题,用好、用活农民手中的土地资源,从而推动农民经商创业热情,解决被流转农户获得利益最大化问题。土地流转,实现了农户和种植大户互利双赢,有效推动了全县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涌现出诸如彭宗武、曹仁宏等经营规模上千亩并拥有固定资产上千万的粮食加工企业的大户,成为全县优质粮食生产与加工的“明星”。

  生态种养:闯出现代农业新模式

  在繁昌县平铺镇新塘村,数千亩的稻田里养殖着小龙虾,稻田四周采用了现代化的农业设施。据介绍,这种“稻虾共生”的生态模式收益可观,亩产龙虾300斤、水稻1000斤。由于稻田不打药、不施肥,水质优良,虾体肥大、肉质鲜美,销售形势火爆。今年上半年,成虾每公斤能卖到70多元,虾苗每公斤也能卖到50多元,养殖户们在两年内可收回近千万元的投资。

  “稻虾共生”只是繁昌县“生态种养”的一个缩影。2015年以来,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拉长农业发展短板,做好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加法”和“减法”,繁昌县在平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域内,规划5650亩土地,探索出一条“生态种养结合”的农业发展模式。在示范区核心区域内, “渔光互补”项目值得点赞。这个项目水面之上为光伏发电,水面之下为小龙虾养殖,一二产在同一片土地上得到新的发展。此外,核心区还有“稻鱼共养” 、“稻鸭共育”、莲藕种植项目。“稻鱼共养”项目中,水稻和鲫鱼的共同种养,该项目可增加生产鱼种或成鱼100公斤/亩,与单纯的种植水稻相比可亩均增加收益3500元;“稻鸭共育”项目中,以种优质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利用家鸭在稻间野养,不断捕食害虫,吃(踩)杂草,耕耘和刺激水稻生长,显著减轻稻田虫、草、病的危害,排泄物又是水稻的优良有机肥,使水稻健壮生长,形成“种养加一体化”产业链,与单纯的种植水稻相比可亩均增加收益300元;莲藕种植项目主要种植浅水藕,根据浅水藕“种入泥浅、方便收挖、品质好、抗性强、产量高、效益好”等特点,进一步促进水生蔬菜产业发展,开发观光农业。

  生态种养方式,推进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并最大程度上保护了生态环境,促进了种植养殖融合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内涵式农业发展道路凸显。不久前,全省现代农业生态种养现场会在繁昌县平铺镇召开,“繁昌经验”正在对外推广。

  新型经营主体:构建产业联合舰队

  近年来,繁昌县不断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速释放农村生产要素潜能,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同福碗粥、溜溜果园集团已跻身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甲级队”。全县各类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家庭农场、农村专业合作社持续增长。

  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做大做强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十分必要。该县组建了以粮油加工、肉食品加工、休闲食品加工等多个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打造产业集群,提升发展规模和档次。同福碗粥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首创“政府+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基地+联合体+国人厨房”的农业产业化“六位一体”同福模式的基础上,积极组建产业联合体,打造“同福大健康产业园”,探索产品生态圈、企业生态圈和产业生态圈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核心区基地建设面积1500亩,辐射带动10万亩,实现了产品从“田头到餐桌”全程可控食品安全产业链,与农户、合作社结成利益共同体,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安徽溜溜果园集团有限公司以休闲、时尚为主题的绿色、自然、健康的有机食品“溜溜梅”系列产品,创造了休闲时尚食品品牌传奇,畅销全国,成为中国青梅特色食品文化代表。

  该县还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从繁昌县荻港镇驱车驶向庆大村,在“村村通”道路两侧,成片的葡萄地时时扑进眼帘。据介绍,该村现有葡萄2000多亩,已形成早、中、晚熟葡萄种植的新格局。庆大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得益于“繁昌县庆大葡萄专业合作社”引导。庆大村还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进行运作,统一引进、繁育种苗,代为采购农业生产资料,开展技术培训与技术指导,实行统一技术规程、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品牌、统一销售,技术到户率100%。如今,像庆大村这样的专业合作社,繁昌县已“耕作”多年并已成熟,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该县还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家庭农场的发展,发挥示范效应。县农委等部门根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制定了家庭农场实施意见和家庭农场认定管理办法,在开展示范家庭农场认定基础上,对示范效果突出的家庭农场经营者给予资金补贴;同时,对家庭农场实行动态管理,每年认定一次。对生产经营正常运转的家庭农场进行评先评优,对获得先进、示范性家庭农场的给予奖励。雨后春笋般加速涌现的家庭农场,业也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生力军。全冰

稿件来源:

编辑: 章平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