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繁昌要闻 >正文

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2018-03-12 09:01:18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坚守这一理念行事的繁昌县又收获一个喜讯,日前,该县被批准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标志着繁昌县在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工作中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自2016年5月被确定为第二批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单位以来,繁昌县坚持以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推进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强化工作保障,突出环节管理,建立长效机制,为群众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饮食安全屏障,走出了一条绿色、健康、可持续的食品产业发展之路。

  强基础抓铁留痕

  “做事皆从基础性工作抓起,搭班子、筹票子、分担子、吹号子看似平常做好不易。只有发扬抓铁留痕精神,做到组织领导、财力保障、目标分解、责任考核、宣传培训‘五个到位’,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县才有成功保障。”县有关部门的一位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

  俗话说有人有钱好办事。要做好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首先要落实人力物力保障。为此,繁昌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主持召开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动员大会,成立了由分管县长任组长、各镇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各镇、村(社区)均建立相关领导体系和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机构,明确了镇村“四员”,形成了上面有人主管、下面有人主抓的工作构架。将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在严格奖惩兑现的基础上还拨付一定资金用于各类专项整治工作的开展和各级食品安全机构建设,2016年以来财政拨付食品安全监管经费增涨21%,通过财政安排27万元用于解决各级食品安全监管员和联络员部分工作待遇。每年开展“一大三小”以奖代补,每个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所按照90万元的标准,推进基层所标准化建设,每年投入260万元,用于综合监管分类执法。

  目标分解与责任考核是开启工作的两把配套钥匙。任务明了做事方能有的放矢,兑现奖惩也能让人干有奔头。繁昌县制定印发《繁昌县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繁昌县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实施细则》等文件,明确了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实施步骤、时间进度和保障措施。各镇政府和有关部门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自身职责范围内的创建工作方案,细化目标任务,分解到具体责任人。县政府将食品安全纳入安全生产总体考核,列入部门与乡镇政府目标考核体系,提高分值,实行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各级各部门都能根据考核结合兑现奖惩。

  宣传培训也很重要。做好了会让人乐意干,并知道怎么干。繁昌县大力开展食品安全宣传“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形成人人了解、支持和参与食品安全创建的良好氛围。编写6000本《食品安全读本》,分送各镇政府、学校、村(社区),发放食品安全宣传单7.2万份。同时,举办各类业务培训41余场,培训从业人员7850余人次;食品监管人员参加省、市、县举办的各类业务培训320余人次。

  严管理扎紧“篱笆”

  食品安全环节众多,从生产加工到运输保管直至消费,每个环节都不能出错,必须严格管理,扎紧从源头到出口的每一道“篱笆”。

  食用农产品质量监管有序。繁昌县坚持以保障消费安全、服务产业发展为宗旨,坚持“产出来”、“管起来”两手抓、两手硬,及时落实上级农产品安全各项整治行动,加大农业标准化生产实施力度和无公害生产基地、绿色产品认证力度,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整体提升全县农产品的档次和市场竞争力。全县已获认证绿色农产品标志74个,申报无公害农产品18个。“放心菜”工程得到有力推进,2016年、2017年省市级相关部门对繁昌县蔬菜产品农药残留进行了抽检,合格率为100%。建立生产档案,完善检疫监测制度,重点抓好源头追溯工作。建立了县、乡检疫网,县、镇、村三级检疫人员分片包干,实行了屠宰厂固定检疫和市场每日巡视检疫,对全县所有上市的畜禽及其产品实行强制检疫,确保无病死、有毒有害畜禽流入市场。

  食品生产加工行为全面规范。加强企业监管。将监管任务分片包干,采取巡查、风险分级、双随机、监督抽查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食品生产企业的食品质量安全意识。目前,全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已全部取得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持证率达到100%。加强小作坊监管。对全县食品小作坊区分情况、分类治理,要求食品小作坊建立进货记录、生产记录、添加剂使用记录和销售记录,签订质量安全责任书,落实风险分级和黑名单制度。以中小企业及非法加工窝点、小作坊和无证黑户企业为重点,开展了食品生产加工、食品添加剂使用和地沟油等专项执法检查。

  食品流通环节管理全面提升。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严格规范流通环节的销售行为,食品经营企业均实行进货检查、索证、索票制度,并建立食品进货检查验收登记台帐,保证了食品经营行为的规范性。有效落实食品批发市场“两个主体”责任,规范市场开办者和市场内经营户的经营行为,并对经营户证照和量化分级、风险分级情况进行公示。开展了流通领域食品诚信经营店评比工作,有7家放心店通过验收。城乡结合部及农村食品市场专项整治年活动有序进行,严厉打击流通领域食品行业的违法行为。

  餐饮消费风险评级、量化分级全面推行。强化重点环节监管,推行量化分级管理,探索小餐饮整顿规范办法,加大依法查处力度。全力推进餐饮单位“353”后厨改造和“125”管理提升工程,每年2次开展风险评级、量化分级,分级结果在政府网站予以公示;积极指导各镇开展农村群体聚餐和流动厨师管理工作,确保餐饮食品消费安全。结合春节、端午、中秋国庆等重大节假日开展餐饮消费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发放餐饮监管公示牌9100多份,各类餐饮单位全部签订了卫生安全承诺书。

  保长远健全机制

  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县非一日之功,必须瞄准长远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不断完善组织责任、质量信用、应急处置、检验检测、宣传监督等体系。

  打造质量信用体系。繁昌县公开创建基本信息、信用等级、部门监管等信息,以信息采集、信息管理、信用评价引导创建工作,实施了红黑榜、双公示制度。采取召开座谈会或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消费者对创建工作的满意度,及时检验创建效果。落实“放管服”,认真研究信用体系建设与食品经济发展的结合点,不设条条框框,全面服务食品质量管理,不断深化功能,提高效率,把建设信用体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作为企业发展的助力车、政府管理的利剑、人民食品消费的守护者。

  完善应急处置体系。该县健全食品安全应急体系,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处理指挥部指挥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设立了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办公室,确立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处理、一般食品安全事故由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及时处理的工作机制,健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和应急处理保障机制。全县两年来未发生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事故报告率和处理率均达100%。

  建立检验监测体系。该县按照统一确定和分配抽检任务、统一配置和使用检测资源、统一核拨检验和监测经费、统一汇总和利用检测结果的要求,有效地整合了各部门的检测力量,稳步推进全县食品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2016年以来投入180多万元,在6个基层所、6个农贸市场建立了食品检验室。通过市场招标,选取第三方公司对食品检验室进行正常检测和维护。每天在辖区的各个菜市场、超市、食杂店,随机抽取市场交易的蔬菜、猪肉、农产品等食品的15组样本,检测农残、三聚氰胺、苏丹红、亚硝酸盐等一系列食品安全指标,并及时向省食药局平台上传和公开检测数据,农副产品检测每年240批任务都能提前完成。

  汤昌根

稿件来源:

编辑: 章平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