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繁昌要闻 >正文

繁昌县美丽乡村建设展现农村生态魅力

2017-05-26 16:50:05

  繁昌县以打造城乡一体化发展亮点和窗口为目标,着力培育内涵丰富、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仅2016年,该县就完成3个镇政府驻地建成区的整治和5个中心村的建设。孙村镇还入选全省首批特色小镇。如今,一个个风景如画的美丽乡村正破茧化蝶、应运而生,一幅幅村秀美、人和美的幸福画卷正在繁昌大地次第展开。

  繁昌县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以提升“群众参与度、村民满意度、社会共建度”为主线,着力培育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事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点面转换的示范引领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该县尊重发展规律、群众意愿和地方特色,以科学规划指导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多规合一”,加强规划衔接,依据县域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村庄布点规划,编制全县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和美丽事业产业发展规划,切实提高规划可操作性。坚持开门编规划,将所有规划文本汇编成册,通过上门询问、座谈讨论、集体评议等形式,深入征求群众意见,几上几下、反复修改,实现项目供给和群众需求的精准对接。根据不同村庄的特点,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因类施策,保持规划的适度弹性,努力做到一村一景、各具魅力。特别是对反映地方文化特征的标志标牌和文化场馆等规划设计,吸纳民间智慧,获得广泛认同。

  该县注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各示范点均推选产生村民议事会、项目理事会和项目监事会,议事会提出拟建项目并由村民代表大会决定,理事会作为项目业主负责具体实施,监事会负责项目全程监管,实行“自选、自建、自管、自用”的“四自”民办做法,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该县调动群众广泛参与。对公共建设中的零星工程、小型工程引入自建,在总预算“盘子”外增设一定比例零星工程经费。涉及民房改造、规范店招等私人空间范围的建设,采取“统一编制方案、先验收后补助”的方式,引导村民自行实施。该县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建立“主体+多元”的资源整合平台,以政府投入为杠杆,通过民办公助、委托管理等形式,多渠道吸引民资,多层次强化民管,多元化推行民营,集聚更多资源投入项目建设。

  繁昌县坚持建设与保护、培育与传承相结合,延续乡村的风情特色和文化血脉,让美丽乡村建设更有生命力。该县深度挖掘乡村风情文态,包括村的由来、村里的人物、村大事记、村产业、村民俗、村中流传的故事,提炼后在主题文化馆展示,如东岛中心村“晴耕雨读”文化、曹洼中心村“鱼荷庆丰”文化等,力争做到“一村一馆”、“一村一韵”。常态化举办民俗节庆活动以及美丽乡村大舞台、乡村绝技绝活比赛、美丽乡村摄影展等活动,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加快由“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转变。征集工艺、文艺、农艺、民艺等民间传统艺术,引入经营村庄的理念,依托农艺坊、工匠坊等,进行商业嫁接和时尚塑造,增强文化旅游消费功能。

  繁昌县围绕兴业富民,积极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形成美丽乡村建设和美丽事业发展互促共进局面。加快培育农村综合协会、专业合作社等经济主体,依托独特地理环境和特色农副产品,找准各村的产业定位,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努力走出一条既有投入又有产出的建设路子。谋划推进风情街区建设,丰富时尚业态。盘活闲置低效集体资产,规模运作经营性资产,拓展非经营性资产,引入高校、企业家等高端资源,丰富农村业态。成立繁昌县(春谷)美丽事业发展联合会,在产业培育、平台建设、成员交流、管护评比等方面开展合作,促进组织化合作化发展。结合“双联系”,推动县直单位与镇村结对共建美丽乡村。全冰

稿件来源:

编辑: 章平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