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端午]传统端午不能只留下棕香
2017-05-26 16:50:05
农历五月五,佳节又端午。随着端午节的临近,在全国各地的大小商场,不同档次包装、各种各样口味的粽子变得热销起来,成了市场的主角。而与此同时,商家的各种打折促销活动也接二连三,丰富了端午节日市场,也方便了市民生活。
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和春节吃饺子、正月十五吃元宵、中秋吃月饼一样,吃粽子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并且已经沿袭多年。但是近些年来,在许多国人的心中,吃粽子就代表过端午已渐渐成为一种潜意识里的价值认同,这就使得传统端午所蕴含的丰厚历史文化底蕴被边缘化。
过端午吃粽子不只是一种流传久远的传统习俗,在这种习俗的背后还浸透着浓厚的人文气息。据史料记载,古时候人们将包裹好粽子投入江中,是为了营救投江的爱国诗人屈原。他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舍生取义的崇高品德,不仅感天动地,而且经过岁月的积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所以从文化层面来看,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就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表达对先贤的缅怀和敬仰,这是端午这个中国传统节日永远不会褪去的文化底色。可是现如今,人们对许多传统节日失去了应有的耐心,端午节也已经被快节奏的生活“阉割”得失去了许多乡土本色。虽然我们在超市里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的粽子,这些粽子无论在外形和用料上都十分考究,但吃到嘴里总感觉少了些故乡的味道、少了些童年的味道、少了些文化的味道。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浓缩了厚重的历史气息,渗透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滋养我们心灵、提升民族精气神不可缺少的强大动力。在现代化、城市化和外来文化的共同挤压下,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进一步缩小,不过中华民族应有的文化自信却不能消弭。退一步讲,传统节日的过节方式可以简化、可以创新,但是端午节背后所深藏的的严肃价值和文化精神无论如何也不能被我们淡忘。
作为一种节日符号或节日象征,端午节当然可以吃粽子,但是吃粽子并不是端午这个传统节日的核心内涵和全部内容。传统节日之所以能流传数千年,不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凝聚民族精神的文化传承,每一次过节其实应该是对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重温和践行。因此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端午节我们应该多一份文化传承的责任,留住国家和民族的记忆,而不能让具有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传统端午只留下一缕淡淡的棕香。 刘根生
稿件来源:
编辑: 章平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