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昌县“六五”普法结硕果
2017-01-16 08:44:56
繁昌县坚持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紧紧围绕平安、法治繁昌建设,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不断深化依法治县,较好地完成了“六五”普法各项目标任务。
精心组织部署,完善推进机制
繁昌县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依法治县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组,各部门各单位也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全县构建起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普法工作格局。
健全普法队伍,成立“六五”普法讲师团,聘请专业律师及司法、行政执法机关的法律实务工作者为讲师,定期开展法律“六进”巡回讲座。狠抓一线普法队伍建设,设立119个普法联系点,及时就近为群众释法解惑,化解矛盾。
完善制度体系,坚持“谁执法谁普法”原则,将普法、法治建设纳入对各单位的综治年度考核。制定“法律六进”分类考评标准,细化创建任务。印发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制度、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学法考试制度、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测试制度,推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带头学法、用法。
推行信息化管理,依托繁昌普法网,开发法治宣传教育管理信息平台,实现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一张网覆盖、动态化管理、自动化评分”的纪实管理,不断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县、镇财政把普法经费列入预算,按人均0.5元的标准核拨,县直各部门也安排专门工作经费。“六五”期间,全县共投入法治宣传教育经费270余万元。
突出普法重点,深化“法律六进”
繁昌县进一步深化“法律六进”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法制氛围,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法律进机关、进单位”活动制度化。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为县党政领导干部开展法律讲座10余场。将法律知识培训纳入公务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和全员培训体系,加强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能力测试。利用纪念宪法颁布30周年契机,组织法律知识测试、有奖竞赛等活动。
“法律进乡村、进社区”活动多样化。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大气污染防治、环境治理等工作,将涉农政策、法律法规编印成册,向农民群众散发宣传。深入村(居)开展“加强法制宣传,服务科学发展”专题活动10余场。五年来,向群众赠送印有法治内容的明信片、年画、台历、折扇等普法小礼品8万多件,发放法治宣传资料20万余份。
“法律进学校”活动规范化。将法律知识列入教师招录必考内容,把好教师法律素养源头关。各中小学校均配备法治副校长,每学期开展法治讲座2次以上。组织开展“学生带法回家”活动,建立县图书馆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举办第二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系列活动,加强对青少年的普法宣传。
“法律进企业”活动经常化。帮助企业选聘法律顾问,强化依法经营意识。组织志愿者入企开展《环境保护法》、《安全生产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政策宣传。县总工会牵头到基层工会、企业举行法治讲座15期。县检察院在孙村镇设立民营企业维权服务中心,编印《民营企业常见法律知识100问》,主动上门宣传相关法律,帮助企业解决劳动用工、债务纠纷等问题。
创新宣传方式,营造浓厚氛围
该县进一步筑牢宣传阵地,在县城新建中滩法治公园、沿河法治一条街、安定法治文化长廊等宣传阵地。镇级建立法治公园7个,各村(居)均建有法治宣传栏。推进法治广场与美好乡村示范点同规划、同建设,新设农民法治文化广场12个。
利用县文化共享工程网络平台,开创法治园地栏目。利用县电视台《法治时空》栏目,通过专家解读、案例剖析、公益广告等形式,广泛宣传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共播出法治节目132期。利用“司法通”移动短信平台,及时向群众推送普法短信,共发送信息20余万条。
建立法治文化建设工作协调机制,组织创作《四中全会得民心》、《我的婚姻我做主》等法治文艺作品,开展法治文艺展演活动30余场。结合“送电影下乡”,每月安排到村居巡回放映普法短剧、微电影。组织书法爱好者撰写普法春联,义务为群众置办“法治年货”。举办以“传播法治文化,弘扬宪法精神”为主题的法治书画作品展,使群众在艺术欣赏中感悟法治。
沈芳群
稿件来源:
编辑: 章平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