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昌现代生态农业提升农产品质量效益
2016-09-19 08:42:10
手机可以24小时监控水质、水位、水温以及虾鳖成长情况,消费者扫一下二维码,虾鳖从投放到起获吃了什么饲料吃了多少饲料的“体检报告”一一显示出来。在繁昌县平铺镇,种养大户正全力推进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这种让农产品生产实现实时监控、质量溯源、扫码感知,不仅确保了农产品信誉和品质,也让土地产出的效益提升了六、七倍。
近年来,繁昌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作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通过实施“绿色增效、品牌建设、科技推广、主体培育、改革创新”五大行动,大力发展绿色增长模式,以示范区建设为平台,做大做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以品牌建设为引导,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水平,激发产业化发展活力,规模化精细化品牌化有力推动了繁昌现代生态农业发展。
以绿色增产增效为引领,大力发展规模化绿色增长模式。繁昌县以千亩稻虾共育、千亩莲藕、千亩渔光互补、千亩稻鸭(鱼)共养和千亩有机蔬菜“五个一千”为抓手,积极推进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认真落实粮食、畜牧、渔业、特色农业和休闲农业绿色增效攻关模式,进一步加快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步伐,探索多种符合县情实际的绿色发展模式。抓好粮果蔬绿色增长。2016年实施省级粮食绿色增产项目3个。在保证粮食产能前提下,扩大蔬菜瓜果种植面积达4200亩,共建成市级以上蔬菜标准园5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3家。投入996万元建设3万亩国家优质油菜生产基地。建设春谷(繁昌)现代生态农业有机蔬菜示范区,从土壤、种子、肥料、技术到管理全程严格管控,并辐射带动全县打造“春谷”农产品系列品牌。抓好畜牧绿色低碳养殖。创建畜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共建设标准化生猪养殖场8个,5家畜牧养殖企业通过农业部、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认证。生猪、肉禽、蛋禽养殖规模持续增长,畜禽规模养殖户达206户,畜牧业规模化比重达77%。抓好渔业绿色健康养殖。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场建设,养殖面积达一万多亩,年均效益增长30%以上。水产健康养殖业水平不断提高,名特优养殖比重达20%,2家养殖场获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认定。抓好特色农业发展。建成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3个、市级4个,获评为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以示范区建设为平台,打造精细化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该县始终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整合资金资产资源,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甲级队”和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不断推进载体建设,示范区带动农民就业和致富近万户。该县加大保障力度,强化政策扶持,县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特色主导产业规模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家庭农场、规模种养大户和农产品品牌创建等工作。2013年,县政府获评省农业产业化工作先进集体。2015年,繁昌食品加工示范区由省级产业化示范区升级为国家级产业化示范基地。芜湖市3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落户繁昌,同福碗粥公司拟投资5.1亿元在繁昌县食品加工园区建设大健康产业园,占地183亩,其中年产10万吨大健康主食生产线项目已开工建设,另在平铺镇流转1500亩土地建设农业示范基地,目前施工已进入尾期。溜溜果园集团拟在该县建设3000亩青梅种植基地,投资40亿元在县经济开发区建设青梅加工现代工业园、青梅文化博物馆、青梅文化主题公园、青梅特色食品街等内容的青梅小镇,以及1000亩青梅种植示范基地,目前征地、规划等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完成。繁昌县不断培育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积极帮扶同福碗粥、溜溜果园为核心的两个产业联合体跻身省级示范联合体行列,大力培育华园米业和宏庆米业为核心的粮食产业联合体、马仁奇峰为核心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联合体、钟氏禽业为核心的五华鸡产业联合体等,不断加强联合体间的产业联接、要素联接和利益联接。做强示范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把新产品、新品种、新模式的创新、推广和应用,作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方向,进一步推进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获评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县递补县。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82家,家庭农场389家,百亩以上种植大户291户。
以品牌建设为引导,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水平。该县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支持农业企业建立原料生产基地、搞活流通和打造品牌。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和“红黑榜”制度,开展创建国家、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工作,投入300万元建成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通过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相结合,初步建立了县、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大力开展“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创建和管理,现有有效无公害农产品13个、绿色食品67个、有机产品2个,“繁昌长枣”被认定为地理标志集体商标。2015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产值达80亿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至62家,其中市级以上41家。
以农村改革科技创新为突破口,进一步激发产业化发展活力。该县落实科技服务,加大先进适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应用力度,实行农技干部联系村、联系示范户制度,每人服务10个科技示范户,切实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截至目前,共培育科技示范户1000户、建立示范基地12个、实施粮油高产创建项目16个。累计培训新型农民18850人,其中新型职业农民610人,认定农村实用人才265人。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创新,建立完善“三权分离、虚拟地块、两次流转、合理收益”确权不确界的土地流转新模式,促进土地规模流转。截至目前,全县已流转11万亩土地,占家庭承包经营面积80%,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已成为主导。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任务将于2016年底前全部完成。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加快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服务改造搞活传统农业,6家企业实施农业遥感技术和物联网的配套应用。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电子商务,抓好县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运营工作。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确立了9家农产品质量重点检测生产基地,推进农业企业检测室建设和成果应用。
稿件来源:
编辑: 章平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