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繁昌要闻 >正文

“十二五”全县民生工程累计投入31亿元

2016-03-14 08:38:06

  “十二五”期间,繁昌县超前谋划,精心组织,预算单列,规范管理,实施181项次民生工程,累计完成投资31.26亿元,解决一批群众高度关注、急盼解决的民生问题。在全省县级率先实行城乡就业、低保、医保一体化,实行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2010年被省政府授予“民生工程组织实施工作先进县(区)”,2010年、2011年被市政府授予组织实施民生工程先进单位(县),2012年、2014年在省财政厅组织的民生工程绩效评价中获得奖励。

  学有所教方面。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向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春季学期教科书、免学杂费;拨付公用经费7885万元。补助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1301人次、94.1万元。中职和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发放中职国家助学金6056人次、309万元。发放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12166人次、954万元。中职免学费补助6330人次、668万元。镇公办幼儿园建设,新建或迁建镇公办幼儿园9所。

  劳有所得方面。就业技能培训,组织实施就业技能培训13792人。新型农民培训,组织实施新型农民培训7721人。就业扶持工程,开发725个公益性岗位,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托底;提供307个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岗位;安排120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特定岗位工作。

  病有所医方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县新农合参合报销补偿143.14万人次,支出资金36343万元。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实现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全覆盖,补偿城乡居民大病保险1217人次、705万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累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224257份,建档率达86%,其中电子档案222806份。城乡医疗救助,支出医疗救助金2886.8万元;其中直接救助困难群众8623人次、支出资金2239.81万元。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提升工程,为9861对新婚人员进行了免费婚检;对8570名农村产妇实施住院分娩补助;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接种23.6万针次。县级公立医院药品零差率补助,两家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按各公立医院就诊人次数,财政拨付资金1211.5万元。贫困残疾人救助与康复,完成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8047人次、538.48万元;完成贫困精神残疾人药费补助1791人次、130.75万元;完成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312人;安置转送贫困残疾儿童到定点机构进行抢救性康复228人次。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救治艾滋病病人50人次、贫困结核病病人336人次、救治晚血病人297人次。

  老有所养方面。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参保总人数达14.1万,累计征缴养老金5375.23万元;符合领取条件的人员养老金发放率达100%,累计发放养老金22051万元。农村五保供养及敬老,2015年,分散和集中年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4356元和7029元,较上年增长10%,累计发放低保金3391万元;新增农村敬老院床位350张,农村五保集中供养达到60%。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了低收入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和高龄津贴制度,累计发放高龄补贴16557人次、发放资金632.2万元;建设3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发放计划生育家庭奖(特)扶补助4456人次,发放资金573.24万元。

  住有所居方面。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发放公共租赁住房补贴11016户次、发放资金2758.28万元;已基本建成公共租赁住房9372套、48.99万平方米;在建公共租赁住房项目三个,2030套。农村危房改造,实施农村危改造5266户。

  “三农”及其他方面。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种植业保险119.55万亩,其中水稻69.85万亩。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更新改造小型泵站720千瓦,新建加固小型水闸7座,清淤扩挖塘坝846处,清淤整治河沟71条,实施末级渠系1.5万亩。对16座小(二)型水库实施除险加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村级公益事业项目396个,改善农村生产生活设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推进规模化集中供水,延伸供水管网,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解决3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城乡居民低保一体化,2015年,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533元/月,较上年增长10%。累计发放低保金13058万元。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发放孤儿发放救助金1917人次、139.7万元。生活无着人员社会救助,发放流浪、乞讨人员补助915人次,支出101万元。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对634个已通电广播电盲村开通有线电视信号。公共文化场馆开放,县图书馆、文化馆,6个镇综合文化站和县博物馆按规定实行免费开放。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在全县行政村,开展文艺演出378场,放映公益电影3247场,开展农村体育活动1296场,进一步丰富了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通过民生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人民群众的上学、就业、就医、养老、住房和出行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扩大了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广大城乡弱势群体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城乡低保、城乡义务教育逐步实现了均等化,农村公路、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安全饮水工程的实施,缩小了城乡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刘先才

稿件来源:

编辑: 章平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