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繁昌要闻 >正文

以水为先抓农建 润泽百姓千万家

2011-04-20 08:29:37

  繁昌位于长江南岸,辖6个镇,总面积590平方公里,人口29万。“十一五”以来,繁昌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经济转型,城乡统筹,社会和谐,经济社会发展一直位居全省县域前列。

  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保障。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五年来,繁昌县先后实施了城市防洪、中小河流治理、万亩圩口堤防达标、排涝泵站更新改造、小水库除险加固、农村安全饮水、水土保持等一系列水利工程项目,共加固堤防68.75公里、新建改建排涝泵站14座,新建改造穿堤建筑物39座,疏浚河道6.1公里,完成了19座小水库除险加固任务以及冷水冲、红豆杉等小流域水土保持项目,解决了8.9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通过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水利保障。

去冬今春,繁昌县以水库除险加固、排涝泵站更新改造、城市防洪、水毁修复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等为重点,坚持上下联动、整体推进,全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新港中心排涝站工程建设现场。肖本祥 摄

  突出重点水利建设成果丰硕

  截至今年3月底,全县共完成各类水利工程220处,投入工日100多万个,动用机械1万多台套。全县共加固堤防13.5公里,疏浚河道7公里,清淤整治沟渠32.2公里,兴修塘坝100处,完成土石方224.5万方,占芜湖市下达任务的177%。改善防洪面积5.0万亩,改善除涝面积0.7万亩,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0.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平方公里。

  全力推进小水库除险加固。繁昌县共有小水库26座,其中钳口、茅王等19座水库被列入国家和省除险加固项目计划。2007年,该县全面启动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经过三年多的建设,19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全部完成,其中2010年完成5座。此外,去年下半年,县、镇两级财政还投资342万元,对未列入国家和省项目计划的2座小(二)型水库实施除险加固,主体工程计划于今年5月底前完成。

  加大排涝泵站更新改造力度。针对部分排涝泵站装机容量不足、主要设备老化等问题,去年汛后,县、镇两级财政拼盘3000余万元,先后对新港中心站、平铺湖斗门站、荻港老建站等7座泵站进行更新改造,7座泵站总装机23台套2906千瓦,设计总排水流量26.86立方米每秒。主汛期前,上述工程可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

稳步推进城市防洪工程建设。为进一步提高城市防洪标准,2006年12月,繁昌县全面启动总投资3亿元城市防洪工程,截止目前,完成投资2.7亿元,建成了城东、城西、城南和凤形圩四个防洪封闭堤圈,县城防洪排涝体系已初步建成。2010年,重点实施了3座泵站、3座涵闸的改造建设以及部分河道清淤和防洪墙工程建设。
上蒋水库新姿。肖本祥 摄

  大力实施水土流失治理。繁昌地处皖南丘陵,矿山企业较多。近来年,该县坚持生态立县战略,先后关闭各类小矿山企业140余家。与此同进,大力实施环境修复和生态重建工程,在前几年实施冷水冲小流域和红豆杉小流域治理的基础上,2010年实施了顺风山小流域治理工程。目前,该工程已基本完工。

  深入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切实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综合生产条件和农村人居环境。2010年着力抓好三个重点。一是沟渠湖塘清淤。按照《繁昌县沟渠湖塘清淤五年规划》制定了年度实施计划,确定以淤堵严重、排涝抗旱能力不足的沟渠湖塘为重点,安排了11处单个工程量在5万方以上的重点工程项目。二是涵闸斗门改造。全县共安排6座涵闸斗门改造,目前,6座涵闸斗门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三是水毁修复。针对2010年汛期暴露出来的问题,安排了平铺镇南北山河堤、孙村镇红星圩河堤加固等一批重点水毁工程修复项目。

  强化领导水利建设快速推进

  坚持早谋划、早安排。早在去年9月份就开始编制全县水利兴修计划。在任务落实过程中,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方式,确定年度水利兴修重点,并将水利兴修任务分解到镇村,落实到工程,做到镇镇有重点,村村有工程。

加强组织领导。县、镇两级继续实施“夏汛冬防”连贯责任制,建立了县四大班子领导联系水利兴修制度。在水利兴修期间,县领导深入一线督查指导、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各镇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并实行党政班子成员包项目、包圩口、包堤段、包塘坝的分工负责制,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县农建指挥部定期召开兴修工作调度会,对水利工程进度和质量等进行总体部署和要求。
峨溪河繁阳段整治工程。肖本祥 摄

  强化技术服务。坚持统筹规划,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以满足需求为基础,适度超前,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县水务部门发挥技术优势,抽调技术人员深入施工一线进行巡查,加强对各镇水利兴修的技术指导。各镇也结合实际,实行技术岗位责任制等制度,分工程安排水利水保站技干负责。

  严格工程管理。认真落实水利工程项目法人负责制、建设监理制、招标投标制和合同管理制,并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水利工程标后管理的暂行规定》,切实把好工程招投标、监理、质量监督、预决算和验收等工作环节。对5000方以上的重点工程,做到县、镇水利技术人员常驻现场,跟踪监督。堤防加固工程严格按“二线三度”要求放样施工,做到干一段、成一段;山河、沟渠清淤工程均按照过水行洪要求,做到清一段、通一段;塘坝兴修工程都能做到埂坡面平整,放水涵、溢洪道等配套设施齐全,保证发挥应有效益。为保障工程建设及时落实到位,坚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公示任务。对各镇水利兴修重点工程建设在报纸上公示,明确了工程内容、地点、工期以及行政技术责任人,接受广大群众监督。二是通报进度。以简报形式,定期通报各镇、各重点工程进展情况。三是现场督查。成立了由县委办、县政府办、县农建办组建的“三办”督查组,深入一线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四是严格验收。从县水务部门和各镇水利水保站中抽调精干技术人员,组成验收小组,测量全县各水利工程完成的土石方量,确保公平、公正、公开。

  开展检查评比。组建由县政府办、监察局、财政局、农建办及各镇相关人员的水利兴修检查组,按照《繁昌县水利兴修竞赛评比办法》,对全县各镇水利兴修情况进行检查评比。对按时完成县下达的水利兴修任务的,进行资金补助,并评出一、二、三等奖,授予奖牌,给予奖励。

  强化资金保障。在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的同时,加强对各部门涉水资金的整合,建立完善县镇财政投入为主导、集体安排、群众自筹的“三结合”筹资方式,突出解决农村水利配套设施差、影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关键问题。积极探索建立财政奖补机制,引导农民群众通过“一事一议”筹资投劳,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去冬今春,全县6个镇74个村(含2个国有农场和2个居委会),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101个,项目总投资2228.05万元,涉及农业人口19.42万人,其中水利设施项目53个,总投资1441万元,占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资金比重64.7%。各镇也加大了本级财政对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荻港镇安排470余万元,用于杨湾山河清淤、小龙口闸改建工程;新港镇安排900余万元,重点用于高安河堤防加固和新港中心站等工程建设。据统计,2010年,全县共筹措各种涉水项目资金1.6亿多元,其中争取上级资金4000余万元,县财政投入8400余万元,镇财政投入3500余万元,平均每个镇投入近600万元。上述项目资金用于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1470余万元,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980余万元,泵站更新改造工程3000余万元,城市防洪工程3000余万元,水利兴修2600余万元,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整理项目资金4000余万元。

  同时,繁昌县扎实有效地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保障农田水利建设健康有序发展的长效机制。县水务局直属的5个水管单位全部定性为公益性事业单位,纳入财政全额供给序列,各镇水利水保站也均为全额财政供给事业单位。通过水管体制改革,全县各水管单位的职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2009年,县河道管理局在芜湖市水务局组织对三县四区的重点堤防管理考核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峨溪河泵站荣获省水利厅颁发的三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2010年,繁昌县泵站工程管理在芜湖市考核评比中再次获得一等奖。由于该县在水管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县水务局被省水利厅授予全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先进集体,县水务局主要负责同志被水利部授予全国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先进个人。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一号文件,第一次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十二五”时期,繁昌县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是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水利事业也迎来一系列的重大发展机遇。繁昌县将全力迎接水利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重点加快建设工程水利,持续推进防洪保安体系建设;推进资源水利,着力提升水资源综合保障能力;持续发展民生水利,大力发展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同步构建生态水利,加快构建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全冰肖本祥)

稿件来源: 繁昌周刊

编辑: 刘子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