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展馆点亮文化乡愁
2025-10-27 11:41:20
近日,在孙村镇中分村,由一座古民居改造而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焕然一新,现已正式对外免费开放,为这座拥有600多年历史的皖南古村落再添文化新地标。
中分村非遗馆的建成开放,是对历史建筑的匠心呵护与活化利用。砖木结构的三合院落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貌,青砖黛瓦、木构梁柱也留下了岁月的印记,走进去以后会发现,现代展陈技术已经悄然融入了传统空间,这种“修旧如旧、赋能于新”的实践,不仅保护了物质载体,更延续了建筑背后的文化生命。
中分村非遗馆以非遗传承为主线,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地方文化保护体系。从村史溯源到家族祭祖,从民歌民乐到匠人工艺,四个展区层层递进,将中分村乃至江淮地区的文化根脉清晰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尤其是徐氏祭祖这一省级非遗项目,通过仪轨、祖训、人物故事的展示,揭示了中国传统宗族文化中敬天法祖、慎终追远的伦理价值。
中分村非遗馆并不是孤立的存在,它是孙村镇文化展馆矩阵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该镇共有黄浒社区的龙舟馆、九连村的麒麟灯展馆、代亭村的石雕馆、梅冲村的农耕文化馆等4个文化展馆,这些文化展馆散落在乡野之间,组成了一片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互促共融的亮丽图景。
如今,城市化在快速推进,许多古村落面临消亡危机,如何保护并传承乡村传统文化成为一道难题。而中分村非遗馆的开馆则告诉我们,文化传承不是将遗产“冷冻保鲜”,而是要让它在当下生活中重新找到位置。通过展示、体验与教育,让宝贵的非遗走出书本、走出记忆,成为可感可及的生活实践。
真正的文化保护从来不是束之高阁,而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利用。由老屋改造而来的中分村非遗馆,点亮了文化乡愁,它既是回望历史的“文化记忆场”,也是面向未来的“传承孵化器”,让古老技艺、乡礼民谣、祖训家规,在这里找到新的观众、新的传人。 (刘根生)
稿件来源: 繁昌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 徐竹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