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春谷新语 >正文

民宿产业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2025-10-23 10:29:19

  柔和秋风中,走进位于繁昌区峨山镇的凤形村佛子岭,这里三面环山,竹林相抱,环境优美,几幢现代建筑掩映于苍翠林木间。2024年,峨山镇引进上海投资商,在此打造溪地阿兰若·凤隐青山精品民宿后,不仅带动人居环境的大提升,而且吸引了大批游客。

  从繁昌区峨山镇凤形村“杂草丛生、房屋破落”的冷清,到如今 “竹林相抱、游客云集”的热闹,溪地阿兰若・凤隐青山精品民宿的崛起,不仅改写了一个村庄的命运,更折射出繁昌以民宿产业撬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发展民宿产业,繁昌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与精准有力的“后天赋能”。一方面,长江之畔的生态基底、马仁奇峰的山水风光、人字洞的文化根脉,为民宿提供了“开门见景、推窗见画”的独特场景;红色中分村、梅冲千亩白茶园等资源,更让民宿有了文化与产业的“底色”。另一方面,繁昌的政策支持为民宿发展保驾护航:统筹1.8亿元项目资金向民宿产业集聚,制定等级奖补政策,举办民宿设计大赛,既解决了民宿发展的“钱从哪来”问题,又提升了民宿的品牌影响力与审美品质,让“好资源”真正转化为“好产业”。

  民宿产业以“乘数效应”赋能乡村振兴的全链条。从“就业增收”来看,凤形村近30户村民年均工资4万元,村集体以土地入股年获保底收益10万元,“村民可就业、可经营、可分红”的模式,让乡村振兴有了“民生温度”;从“资源盘活”来看,“村集体+公司+农户”的“合股联营”模式,让破落老宅、闲置土地变身精品民宿,破解了乡村“沉睡资产”的盘活难题;从“产业融合”来看,孙村镇打造的“民宿+研学”“民宿+赛事”“民宿+采摘”业态,让民宿不再是孤立的“住宿点”,而是串联起红色教育、体育旅游、农产品销售的“枢纽”——游客住进民宿,既带走了荻港香菜、繁昌五华鸡等特色产品,也留下了旅游消费,实现了“流量变留量、资源变资产”。

  乡村振兴不是“千村一面”的复制,而是要立足本地资源,找到既能保留乡村肌理、又能激活发展动能的产业支点。民宿产业一头连着乡村的“绿水青山”,一头连着城市的“诗与远方”,其背后是乡村生态、文化、产业的系统性重塑。未来,随着“民宿+文创”“民宿+电商”等模式的深化,民宿产业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章平周)

稿件来源: 繁昌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 徐竹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