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春谷新语 >正文

“繁事好商量”解锁基层治理“密码”

2025-09-11 11:17:43

  清晨的阳光洒在繁阳镇龙亭社区的“议事亭”里,“繁事好商量”红色标识在晨光中格外醒目。“张大姐,上次说的停车位问题,咱们今天再好好合计合计!”龙亭社区工作人员拿着笔记本刚坐下,居民们就围了过来,你一言我一语聊起了小区里的烦心事。这样充满烟火气的协商场景,如今在繁昌的凉亭里、田埂上、商圈中每天都在上演。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政策落地的“神经末梢”。可长期以来,基层治理总绕不开三大难点:群众诉求“散”,家长里短、停车难题等事看似琐碎,却关乎民生福祉,若无人倾听便会积成“大矛盾”;干群沟通“堵”,干部坐办公室听汇报,群众有苦无处说,容易形成“两张皮”;问题解决“慢”,高频诉求难统筹、突发问题难响应,往往让“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芜湖市繁昌区“繁事好商量”机制,以接地气的协商方式,解锁了基层治理的“密码”。

  “繁事好商量”的核心,在于打破了“干部说了算、群众靠边看”的治理惯性,用“群众说、干部听、众人议”的工作法,让治理从“单向推动”变成“双向奔赴”。龙亭社区的停车位之争,曾让居民频繁起争执,正是社区“两委”、业委会、物业与居民代表连续3次在议事亭开“诸葛亮会”,才找到错峰停车与新增临时车位的破解之道;峨山镇务工村民李军,通过“云端议事厅”在千里之外参与村里水渠修缮讨论,让“在外人”也能成为“当家人”。178个民主议事协商点遍布凉亭、田埂、商圈,统一的“繁事好商量”标识,不仅是协商场所的标志,更是群众“有事能说、说了管用”的定心丸。

  “繁事好商量”并非停留在“解决一件事”的层面,而是构建了“举一反三”的治理闭环。面对老旧小区改造,繁昌区不搞“一刀切”,而是通过议事会收集共性诉求,用“连片协商”让千余户居民告别“一户一改”的零散模式;荷塘小区商户反映充电桩不足,社区一周内就协调企业新增10 个;消防栓没水的紧急诉求,镇干部当场拨通部门电话,三天便让水柱重新喷出。今年以来,245件民生问题得到解决,“12345”市民热线投诉量同比下降22%,截至目前606件问题解决率达80.37%,这些数据背后,是“小协商”撬动“大治理”的生动实践。

  基层治理的密码,在与群众面对面的交流中。“繁事好商量”的成功,在于它读懂了基层治理的“烟火气”——不回避家长里短的矛盾,不忽视田间地头的诉求,用乡土话聚共识,用实在事赢民心。这种把 “议事厅”建在群众家门口的治理模式,不仅破解了基层治理的痛点、堵点,更让群众从治理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受益者”,为新时代基层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章平周)

稿件来源: 繁昌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 徐竹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