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部门传真 >正文

曹仁宏:把抛荒土地建成现代家庭农场

2015-05-25 08:25:14

  曹仁宏,平铺镇人,繁昌县宏庆水稻专业合作社的领头人。8年来,他在个人创业的同时,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投身土地流转工作,将荒芜的3200多亩农田改造成水稻高产田。他省吃俭用,不断更新种粮装备和技术,提高粮食品质,带动了当地水稻专业化生产,拓展了水稻加工产业链,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作出不懈努力。2012年被安徽省政府授予“省劳动模范”称号,2015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曹仁宏自小家庭贫困,少年时就辍学以放牛为生。成年后,他在村里开了一家碾米厂,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家放开粮食市场,对粮食实行保护价收购,村民种粮积极性增强,家中余粮不断增多,加工后外卖成了农民的主要生产方式。曹仁宏顺应市场需求,扩大加工厂规模,将小工厂变身繁昌县宏庆米业有限责任公司。但由于种粮效益低,农业增收不增效,曹仁宏身边的农民纷纷外出打工,任由农田抛荒。经历过饥荒的曹仁宏对土地有着特殊的感情,他一边种好自家的田,一边代种乡村荒废的土地。2008年,曹仁宏所在的平铺镇着力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让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但因当地农田水系已堵塞荒废,昔日的良田多已荒芜,特别是丘陵地带的农田落差大难平整,成片开发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这让很多种粮大户不愿意接手。政府有关部门找到曹仁宏,希望他在这件事上起个带头示范作用。曹仁宏积极响应,立即接收了国家土地治理项目区564户农户3200亩集中流转的土地,以每亩每年上交四百斤稻谷签订了8年承包合同。由于土地整理项目区大田平整面积较大,不利于水稻直播后除草剂的使用,根据生产需要,要求承包户隔田分块管理。曹仁宏将土地治理区3200多亩田划分成7块,分别承包给有种植经验的大户种植,为了赶时间,确保承包成功,他自掏腰包奖励农民,凡按时完成格田分块的,每提前一天奖励1500元,不仅这样,他还在农业机械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多方筹集资金在县农机局购买了5台290匹马力的大型耕整机械,他宁肯自己承包的300多亩不耕,也让其他缺少农机的农户先耕。承包户深受感动,夜以继日地在耕整田地,全部按时完成了隔田分块工作,确保了播种时间。曹仁宏对承包户实行生产经营独立核算,但对种子、农药、化肥、播种、管理、收割、技术实行统一管理,不仅极大地调动承包大户的积极性,还避免了同一区域生产管理不规范,病虫害防治不统一等现象,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曹仁宏跑得最勤的是农业科研院(所),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大面积使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他承包的田地当年便结出了硕果,3200多亩水稻平均亩产468公斤,总产达295万斤,曹仁宏为国家的粮食丰收作出了贡献。

  曹仁宏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家庭农场建设,他领头成立了繁昌县宏庆水稻专业合作社,申报通过了8个绿色食品认证,为当地农民提升粮食品质指明了方向。他推行工厂化育秧,2013年筹资300万建了8个育秧棚,购置了15台育秧机械设备,“统一供应优质芽种、统一棚室育秧、统一机械插秧”让平铺及周边200多农户主动加入水稻专业合作社。近年来,为了解决农户晒场小、预防粮食霉变问题,曹仁宏先后投资1400多万元上马了21套粮食烘干机,农忙季节曹仁宏经常是从早上4点起床一直忙到深夜,一天只睡2-3个小时,他提供的粮食烘干设备每年为农民挽回损失300余万元。近年,曹仁宏投入数百万元购置秸秆打捆、压缩机械,为当地农户服务,为秸秆禁烧做出自己的贡献。如今的曹仁宏每年加工粮食上万吨,产品备受江浙沪以及云南、新疆等地消费者欢迎,他的企业被评为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今年“五一”节,他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刘先才

稿件来源:

编辑: 章平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