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克兴:26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儿
2015-02-02 09:33:42
城里年逾花甲的老人早已是赋闲在家、享受天伦之乐,而他,一边含辛茹苦地照顾患有癫痫多年瘫痪在床的儿子,一边矢志不渝地投身到美好乡村建设这项事业。他是一名平凡的父亲,却用26年对病儿默默无闻的付出谱写出一曲中国式的父爱赞歌;他是一名普通的农民,却用踏实工作、勇于担当的奉献精神树立了繁昌劳动人民的形象。他就是繁昌县峨山镇童坝村苍坝组村民吴克兴。
他是瘫痪儿子的唯一依靠
说起吴克兴,当地村民没有不同情、不称道的。80年代末,吴克兴婚后育有一子,没想到儿子5个月大时,居然出现频繁点头,双手握拳,四肢强直等症状,吴克兴一家都被吓住了,后来他们把儿子送往县城的医院,医生诊断儿子患上了脑瘫并引发小儿癫痫。看着儿子每次癫痫发作时痛苦的表情,吴克兴心如刀绞,便带着儿子辗转各地求医问药,跑遍了很多家大大小小的医院,但收效甚微。最终,吴克兴决定在家照顾儿子。
那时,去往县城的路还没有通车。每隔一星期,吴克兴都要背着儿子去近10公里外的县医院扎针灸。走累了,他就坐在路边的石头上休息几分钟,然后继续赶路。10公里的路程,吴克兴要花上两个小时左右才能走完。到了医院,他早就气喘吁吁,但还要上几层楼梯再走一段平路才能到达神经内科,吴克兴每每艰难地挪上一个台阶,就要停下来长吁一口气,然后再往上挪动铅块一样重的双腿。20多年了,吴克兴不知道自己背了多少回了,只知道自己背起瘫痪的儿子越来越吃力。年年岁岁,朝朝暮暮,吴克兴重复着这些事情,村民们从未听他诉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
照顾瘫痪在床的病人本就是一件非常繁琐和劳累的事,雪上加霜的是,儿子时常发作癫痫。一旦发病,儿子就全身抽搐,口吐白沫,人事不知,必须有人在身边,否则可能出现意外。为了更好地照顾儿子,吴克兴还向繁昌县医院的医护人员“偷师学艺”,学会了喂药、按摩、护理等技术。26年来,因为他的精心护理,儿子没有长过褥疮、得过尿路感染……可怜天下父母心。尽管护理难度极大,尽管日子过得异常艰苦,吴克兴也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我就是盼着儿子有一天能好起来”。
他是美好乡村建设的领路人
2014年初,童坝村上徐中心村被列为美好乡村建设示范村,需要成立村民理事会带领乡亲们建设家乡。面对政府耐心细致的宣传,以及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吴克兴主动请缨,提出要参与到美好乡村建设中来。“我什么也不图,只为给别人提供方便,自己也方便。我生在这里,长在这里,为造福群众的事出点力流点汗,是应该的。”最后,在村民代表大会上,他高票当选为童坝村上徐中心村村民理事会会长。
家庭与事业如何兼顾的矛盾摆在了吴克兴的面前。他坚定地告诉自己:“孩子要照顾,建设家乡也不能放松,两者都是我的责任!”从此,吴克兴成了村里的大忙人,时间被安排的满满当当。工作时间,他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工作之余,他还要为儿子喂食、按摩,换尿片。
上徐中心村历史遗留问题较多、情况复杂,上百个村民形如一盘散沙,美好乡村建设初期,工作开展十分困难,有的成员还因此退出了村民理事会。吴克兴没想过退却,他更是严格自律,争当模范先锋。每天,吴克兴总是最早赶到施工现场,最迟离开,60岁的老人干起活来,一点儿也不比年轻人逊色。中间休息的时候,他爱到处转悠,检查工程质量,一旦发现偷工减料、不够标准的“活”,便不依不饶,责令返工直至达标。某些施工单位知道他家困难,企图给他塞红包、购物卡,耿直的吴克兴总是严辞拒绝。在吴克兴的号召和感染下,上徐中心村村民热情高涨,纷纷参与进来。吴克兴自豪地说,以前村里不团结,筹资修路让村民出5毛钱都不愿意。如今有了理事会的组织、引导,现在全村人是一条心,气象焕然一新。对于儿子,吴克兴是一位好父亲,对于群众,吴克兴是一位优秀带头人。吴克兴日夜操劳,把全部精力都倾注于家庭和群众事业,折射出他质朴无私的人格和对乐于奉献精神的忠实坚守。沈芳群
稿件来源:
编辑: 章平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