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部门传真 >正文

繁昌县全力打造山水园林宜居城市

2015-01-05 08:41:55

  近年来,繁昌县充分利用县域自然景观资源,不断强化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全面提高城市绿化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以争创省级园林县城为抓手,以“美丽繁昌·美好家园”为主题,全力打造山水园林宜居城市,探索了一条具有繁昌特色的城市生态建设新路径。繁昌县自2012年提出了创建省级园林县城的目标以来,不断加大投入,先后投资1亿多元开展了森林增长工程和矿山复绿工程建设,使全县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县城园林绿化品位进一步提升。

  坚持规划引领。2012年4月,通过邀标,由安徽建苑城市规划研究院编制了“繁昌县城绿地系统规划(2011-2030)”,以普遍山体绿化为基础,风景区、生态经济区为重点,森林公园为补充,中心城区为核心,生态廊道为纽带,主城区绿地与村镇绿地系统为子系统,建立“山河、水库、村镇、农田、道路”的生态基础网架,构成“一心双区、三片四带、六星密布、山水环抱”的生态结构体系,引领园林绿化建设,使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

  加快公园建设。截至目前,县城已建设安定河公园、峨溪春早公园、峨溪公园、中滩公园等8个城市综合性公园和龙华广场、柯冲广场等2个街头休闲广场,县城建成区公园广场面积达129.7公顷。去年上半年,繁昌县又启动了峨溪河湿地公园起步区和繁昌窑遗址文化公园的建设、保护与利用工作,对县城周边过去破坏的山体植被进行修复,形成城市森林生态保护屏障。

  实施绿道建设。按照省市绿道网络的总体规划和繁昌县绿道系统总体规划要求,2014年完成18公里绿道示范段建设任务,对绿道两侧进行了绿化改造与提升,增加绿量。

  强化道路绿化。按照林荫路标准,去年先后重点建设了县城繁阳大道、红花山路、安定东路和过境主干道等道路景观绿带,对道路绿化隔离带和行道树的乡土树木进行了多种选择,增加了乔木的比重。为使县城道路绿化达到四季常绿和三季有花的景观效果,在城区休闲广场和公园中引进绿植营养箱,以应时花卉在城区进行鲜花造景,提高绿化档次。县城现有道路绿化面积67.15公顷,各具特色的道路绿化彰显出优质的绿廊效果。

  开展矿山复绿。自去年7月份繁昌县先行实施峨山水泥厂石灰岩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项目后,去年繁昌县按照“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类实施”的原则,启动“三线三边”29座废弃矿山和2座生产矿山治理复绿,目前已完成治理矿山13座,治理面积53万平方米,投入治理经费4600万元。

  加强小区绿化。去年初以来,在县城积极开展园林式办公庭院和住宅小区创建评选活动,评选出10家县级“园林庭院”和“园林小区”,激发了人们创建热情,提升了办公庭院、住宅小区绿地建设管理水平。从2012年开始,积极通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绿化水平,改造了繁阳小区、金桥三区、西苑小区等20多个老旧小区,增加绿化面积近10万平方米。

  整治水系绿化。在充分考虑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结合城市河道整治全面推进沿河绿化景观工程建设,建成中心城区峨溪河、南门河、西门河、安定河绿化走廊,构建滨水绿地,规划区内河两岸绿化率达100%,全面实现了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

  创新绿化方式。创新绿化建设方式,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用市场化手段进行园林创建,对城区不宜建设的闲置地块招标拍租,建设园林苗圃,不但节约政府投资,还调动了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到城市的绿化建设中来,完成了高压走廊下、主次干道两侧、铁路沿线、河塘周边等700多亩空地的绿化建设,吸纳社会资金4000余万元。制定了社会参与创建园林(森林)县城暂行办法,鼓励企业、个人认养树木,并赋予冠名权。

  注重生态保护。加强污水处理,为全面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有效改善城镇水环境,全面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城南污水处理一期于2010年初建成投入使用,城南污水处理二期工程也于去年底建成通水调试,目前县城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近90%。深化垃圾处理,新建和改造升级垃圾中转站4座,购置密闭、环保、高效的压缩式垃圾运输车和各类环卫专用车24辆,实施全县6镇农村清洁工程,切实消除了城乡“白色垃圾”和“生活垃圾”,目前全县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整治市容市貌,以“三线三边”环境治理为突破口,查处违章建筑,提升绿化建设,解决“缺株断档”和“色彩不足”问题,去年已投资1000余万元,县际周边、城市周边新增绿地面积11.59万平方米。

  经过努力,繁昌县园林绿化建设成效明显。截至目前,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9平方米,绿地率达35.5%,绿化覆盖率达38.1%,在2014年12月11日省级园林县城考评中得到了专家们的肯定,各项重点指标均达到省级园林县城标准。 城宣

稿件来源:

编辑: 章平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