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部门传真 >正文

乐为乡邻献余生

2014-11-17 08:53:07

  胡云霞曾是荻港镇的一名基层广播员,1998年底退休后,镇文化站因为她的文艺特长,将她招募为站内的文化志愿者,负责指导业余群众文艺活动,培养文艺骨干。她这一干就是16年。

  16年前,小镇居民的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除了看电视以外,业余文化生活还比较单调,不少人整天沉迷于棋牌、麻将之中。为了让更多的人远离棋牌室,步入健康文明的生活,当年,她在镇文化站的支持下,个人筹资组建起当时全市唯一的一个民间文艺活动组织——荻港农民艺术团。许多人对她的做法不屑一顾,甚至有人背后说她是“舞疯子”、“老妖精”。而她却不以为然,全身心地扑在培育民间艺术的事业上。

  建团之初,举步维艰,应者寥寥。购买服装、道具缺乏资金,她就拿出自己的工资卡。为了让阵容强大起来,她东奔西走充当说客,邀请一些文艺爱好者入团参加演出。在她的苦心经营下,荻港的群文活动风生水起、蓬勃发展。艺术团的队伍也日益壮大,由最初的只有几个爱好者逐步发展到拥有舞蹈队、龙灯队、腰鼓队、花篮旱船队四个演出队,正式团员60多人,业余团员上百人。每天她和团友们一起唱歌、跳舞,排练节目,把快乐传递给身边每一个人。每逢节假日,艺术团还要为乡邻们义务演出,在四邻八村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2005年3月份,正当艺术团最活跃的时候,胡云霞病倒了,经多家医院确诊为肺癌中晚期,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书。一开始家人、亲友们都瞒着她,纷纷劝她安心养病,可她手术后没多久又出现在团友面前。后来,亲友们拗不过,告诉了她实情。生性乐观、豁达的她说:“反正我的生命已不多了,你们就让我把这有限的生命活得开心、活得精彩些吧。”此后,她的家人再也不干涉她的行动了,任由她醉心于她的草根艺术事业。

  就这样,她一边顽强与病魔搏斗,一边坚持为乡邻服务。在她的带领下,这些年来,她指导编排了许多具有乡土特色的歌舞节目。其中,舞蹈《大头娃娃》代表繁昌县参加2007年芜湖春晚演出获得二等奖。2012年,该团创作的民歌《抬石头》获得了芜湖市元宵晚会的十佳节目奖。2013年,由她指导的《送晚茶》歌伴舞节目还代表繁昌县参加了芜湖电视台春晚节目的录播演出。2013年端午节,在文化站的支持下,她还抱病自编自导了一台民俗文化纳凉晚会,并亲自主持,受到广大居民的一致好评。

  2014年春节,镇文化站准备筹划一场大型民俗文化踩街巡游活动,那时胡云霞刚刚住院归来,她听说后,拖着病体坚持带领她的舞龙队、民俗表演队走街串户,为乡邻们送去了新年的吉祥和祝福。而她自己由于劳累过度,第二天再次病倒住院。这次,医生认真地对她的家属表示,她的病情已不容乐观,药物已很难发挥作用。此时,她的生命已经进入了倒计时,即便这样,她仍然念念不忘她的那帮团友,住院期间,经常通过电话跟踪了解艺术团的活动开展情况,始终难以割舍对艺术团的那份牵挂。

  胡云霞就是这样把她的快乐无私奉献给了周边的姐妹乡邻。16年来,她累计个人投入资金5万多元用于艺术团的发展;义务为村居、福利院、驻镇单位演出500多场次;培养、带动了一大批文艺骨干常年活跃在乡村文艺舞台上。她一直坚持用爱心和热情服务乡邻,让艺术之花在乡村绽放,为繁荣当地农村文化,丰富群众业余精神生活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赢得了上级文化部门的较高评价。她本人也因此成为当地的文化名人,《人民网》、《中国文化网》、《中国文明网》、《经济日报》及《芜湖日报》等国内外多家媒体也对她的事迹进行过采访报道。

  胡云霞常说:“是艺术延长了我的生命,只要我的生命存在一天,我就要为乡邻服务到底。”对于重病在身的她来说,未来的日子究竟有多长谁也说不准,但是她为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所精心栽培的艺术之花,将会在家乡荻港这片热土上永远绚丽绽放。

稿件来源:

编辑: 章平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