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耄耋老人的关爱情怀
2014-04-14 08:53:41
在芜湖市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颁奖台上,有一位满头银发的耄耋老人正在接受市关工委领导授予的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功勋奖状,他就是繁昌县关工委名誉主任、离休干部孙善林。孙善林现年87岁,原是繁昌县委顾问,离休后,多年如一日情牵下一代。一心扑在关心下一代事业上,坚持十多年给贫困学生捐款,为关心下一代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干部群众的敬佩和赞扬。
亲手创建县关工组织,开启关心下一代工作
德高望重的孙善林40年代就参加革命工作,是南下老干部,曾任繁昌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中共繁昌县委顾问,1990年离职休养后,发扬革命光荣传统,离休不离岗开始热衷于关心下一代工作。他带领一些老干部积极努力,争得县委高度重视,筹建关工组织,于1991年11月组建了县关心下一代协会,开创了繁昌县关心下一代事业,并亲自担任县关心下一代协会会长。从此他大力宣传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开启了繁昌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全县关工组织,由点到面、由城镇到农村不断发展。随着关工事业的发展需要,1994年县关协改建为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他担任名誉主任至今。孙善林20年如一日呕心沥血,为繁昌关心下一代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建立县青少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孙善林在工作期间,常常考虑一个问题是如何为青少年办实事解难事?他在抓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的同时,发现不少学生,特别是高中学生,因家庭困难,上学成了问题,甚至面临辍学危险,于是他把解决贫困生的上学问题摆上了重要位置,并且致力于着手解决。他上下发动,在乡镇普遍建立了“小小希望工程”,解决农村贫困的初中生、小学生的资助问题。接着积极倡议,争取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批准成立了“繁昌县青少年事业发展基金会”,旨在专门资助贫困高中生完成学业。他带领关工委老同志上门宣传,发动募捐,筹措资金达40万元,采取保本用息,对评选出来的品学兼优的高中贫困生进行资助,资助名额由40人逐步增加到60人、80人。资助金额由200元增加到400元、500元。现在每年要用4万元奖助贫困高中生80人。到2014年共发放奖学金18次,18年来共资助贫困高中生970人,发放奖学金38.1万元。受资助高中生绝大部分圆了大学梦。“小小希望工程”和县青少年基金会取得的成果赢到了社会和家长的赞扬,也引起县委、县政府对贫困大学生的关注。县政府于2002年制定出台了新录取大学生奖励办法,每年秋季对新录取的困难大学生每人发给3000-4000元的资助。这样繁昌县形成了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困难学生资助一条龙,解决了困难学生的燃眉之急。这一系列的成果与孙善林的创意和努力是分不开的。
身体力行捐钱资助贫困生
上世纪90年代末,孙善林因年迈随子女移居芜湖市,但他身在芜湖,情牵繁昌,一如既往地关心繁昌关工委的工作,时刻牵挂家乡贫困生。他家境并不富裕,但能慷慨解囊,在还清购房款后,主动捐钱,资助贫困学生,自2005年起,他每年向繁昌县青少年事业发展基金会捐款2000元,自2012年又增加到3000元,10年来共捐款23000元。2013年春节前的一天上午,白发苍苍的孙善林,冒着隆冬严寒,特地从芜湖市赶到繁昌县关工委,再次送来个人捐款3000元,其精神十分感人。10年来他的捐款资助的贫困高中生达50余人,其中有40名受资助的贫困高中生考取了高等院校。学子们十分感激地说:“我们这些贫困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党的阳光,离不开老一辈的关怀,今后要在人生道路上奋力拼搏,掌握知识和本领,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将来一定报效祖国,感恩社会。”我们在走访孙善林时,将贫困生的成长情况告慰老人,孙善林十分高兴,他深情地说:“关爱贫困学生是我的情结,也是我们老一辈应尽的责任,在我有生之年,就要为青少年尽一份爱心。”今年春节前夕,当县委书记单向前去慰问他时,他又捐出了3000元交给县老干部局的同志带给了县关工委,夕阳的余辉给了贫困学子们无比的温暖。 晋赤义
稿件来源:
编辑: 章平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