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玉兰:芬芳玉兰花 社区“活雷锋”
2013-09-16 08:53:02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菊之落英。”玉兰,经常在一片绿意盎然中开出大轮的白色花朵,散发出一股芬芳馥郁的香味,将丝丝醉人的芬芳送到人间,沁人心脾。
在繁昌县中医院活跃着这样一位特殊的老人, 62岁的她头发已经花白,皱纹已经布满脸上,医护人员和患者几乎天天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她就是繁阳镇繁阳社区居民丁玉兰,大家都亲切地叫她“丁老师”。多年来,为了他人的身体健康,为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她风雨无阻,不图任何回报,以助人为快乐,以奉献为己任,志愿做一份义工直到永远。大家都说丁老师一生行善,真是个“活雷锋”!
说起丁玉兰为什么会选择在医院做义工的事,还得从头说起。那是2000年,她因涂料中毒等原因,引起面部痉挛,先后到多家医院治疗效果不佳,就在她准备放弃治疗的时候,偶然听到有个老中医有办法。她便慕名求医,最终这位老中医采取针灸治疗方法将她的病治好了。她被老中医的高超技艺和高尚医德所深深感动,并暗自下定决心,一辈子都要像这位老中医那样做好事,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也就是从那一天起,她开始学习针灸推拿技术,通过刻苦进修,掌握了一些技术,被推荐到一所康复中心做按摩师,为不少患者解除了痛苦。2009年,当得知县中医院针灸科医生人手少,而需要扎针灸的病人又特别多时,她主动当起了一名志愿者,帮助病人,为医生减轻负担。
每天,丁玉兰总要早早起床,到菜市场买菜,料理家务完毕,将饭菜做好,并嘱咐老伴到点吃饭。11点,她准时骑着那辆老掉牙的自行车从栖霞小区出发赶往县中医院开始“上班”,全身心投入到医院的“工作”中,帮助那些需要照顾的病人,为病人做推拿、按摩,帮扶老年患者上下床,帮助医生拿这拿打,打扫病房卫生,打开水……直到“下班”才匆匆赶回家做饭,照顾老伴,一天下来往往累得直不起腰来。她几乎没有休息天,5年来,得到她悉心帮助照顾的有30000余人次。
由于在县中医院当义工,丁玉兰每天在外的时间极其有限。即使这样,只要有机会,她都不忘帮助他人奉献社会。一次,在农贸市场附近,两个中学生模样的男孩骑车从她身边经过,突然,一个小孩从车上摔下来,仰面躺在地上,昏迷不醒,情况危急!一下子,孩子的周围聚拢了很多人,有的已在打电话报警。丁玉兰急忙上前,根据她多年的经验,对孩子的相关穴位进行了按摩,使孩子渐渐苏醒,转危为安。还有一次,她在买菜回家的路上,一个中年男子突然倒在地上,头磕在了石头上,鲜血直流。见此,她立即扔掉手中的自行车,顾不得菜洒得到处都是。凭经验,此人似癫痫病犯了,她立即将伤者扶起,按摩穴位,待苏醒后,便扶着其找到临近的一家诊所,帮助包扎了伤口。等伤者的弟弟接到哥哥的电话迅速赶到医院后,非常感激她的救命之恩,要拿钱表示感谢,被她婉言谢绝了。等她去寻找自己的车子和菜时,有人告诉她,“这个人得的是癫痫病,没人敢救,你胆子真大!”在买菜的途中,她还经常遇到流浪汉和乞讨者,没多有少,总要买几个包子送给那些流浪汉,或拿出十块、八块的送给那些乞讨者,即使她的生活也不宽裕,家中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甚至连空调都没有。这样的好事到底做了多少,她也记不清了,也不可能去记这些事。遇到这样的事,如果就这样走了,她觉得心里不踏实。“在世时对人好,死时也不遗憾!”这是她的心里话,也是她实际言行的真实写照。
丁玉兰出生于1950年11月,1971年参加工作,在繁昌的中、小学工作近30年,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她放弃了当时去南陵师范进修班学习的机会,也就失去了民师转公办的机会。她年仅23岁时就与丈夫结婚,上有年迈的婆婆,下有丈夫的几个孩子要吃饭、读书,婆婆双目失明。她一边工作,一边要伺候一家老小,因丈夫是独子,婆婆全靠她一人伺候。由于家庭负担非常重,她主动放弃了生育,至今没有自己的亲生子女。丈夫的小儿子腿部有残疾,直到如今也未成家,一直由她照顾。丁玉兰就是这样默默无闻地辛勤工作着,奉献着。在家,她是个好儿媳、好妻子、好母亲;在社会上,她是个好公民、好义工。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迹,有的只是执着于一份信念一份坚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什么是人间大爱什么是快乐的生命内涵。 杨才星
稿件来源: 繁昌周刊
编辑: 章平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