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医院:深化医改 提升能力 服务民生
2013-05-06 15:16:47
繁昌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49年,历经64年的风雨历程,几代人的努力拼搏,现已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预防保健于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院占地39048平方米,建筑面积24500平方米,现有职工398人,其中高级职称16人,中级职称141人,硕士研究生5人,编制床位300张,系皖南医学院等多家医学院校的临床教学医院,担负着全县及周边地区人民群众的治病、防病等医疗保健工作。近年来,县医院多次被卫生部、省、市政府及主管部门授予“爱婴医院”、“我最感动的江淮志愿服务”、“文明单位”、芜湖市首届“无偿献血”杯青年志愿者行动“先进集体”、“巾帼文明岗”、芜湖市“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
抓住医改机遇 落实民生工程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医改的春风吹拂着长江两岸,繁昌县人民医院作为为全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医院,抓住机遇,积极投入到医改之中。先后实行医药分开,推行人事制度改革,优化绩效奖金分配制度,开展创建二级甲等医院等工作。2010年初,医院实行全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实行定编、定岗、不定人的用人管理模式,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在优化绩效奖金分配制度上,医院重新制定绩效奖金分配方案,以医务人员服务质量、服务数量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以成本控制、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为目标,根据医院绩效奖金分配方案,由六个考核小组进行考核,然后根据医院和科室两级考核结果进行分配,优先提高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奖金待遇,以此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为贯彻落实《芜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芜湖市医疗机构医药分开和药品统一管理工作向县延伸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实现老百姓得实惠、医院得发展的“双赢”目标,按照县卫生局和药管中心的要求,药品由药管中心统一采购,实行医药分开,降低药品销售加成,医院于2010年6月1日起,将药品加成率从15%降至10%,2011年10月1日起,医院彻底取消药品加成,实行药品零加成销售,至2012年底,医院共让利5425947.46元,药占比下降到42.16%。2011年11月起,医院CT检查费下降12.5%、B超检查费下降15%,同时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原则,取消挂号费,实行诊查费制度,调整了护理费、药事服务费价格。2012年医院完成门急诊总人次22.6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12%;出院人次9933人,比上年同期增长8.1%;手术2439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9%;为全县中学生及各类人群健康体检23950人次。为方便医保人员报销,医院设立直报窗口,全年累计报销门诊、住院各类参保人员42901人次,按单病种付费860人次,累计补偿金额1318万元。
创建等级医院 加强能力建设
2011年,县医院领导班子审时度势,确立了“十二五”期间医院发展的工作目标,其中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中一项重要工作是创建等级医院工作,医院按照二级甲等医院的标准,认真制定《繁昌县人民医院创建二级甲等医院实施方案》,成立领导组和六个工作组,分别由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任组长,全面负责创建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实施。召开动员会,组织职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创建意识。为确保该方案的有效执行,医院配套出台了《创建二级甲等医院奖惩办法》,为创建工作的落实全面加强监督、严格奖惩。
为有效推动、明确落实二级甲等医院的创建工作任务,县医院院长与各分管院长签订责任状,分管院长与各科室负责人签订责任状,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各科、各组实行创建工作报告制,每月底将自评结果报告到创建办公室进行总评,就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落实。为学习创建工作的先进经验,2012年初,县医院各创建工作组先后到肥东、当涂、南陵县人民医院参观学习,就创建工作中存在的疑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学习,找出自身差距和不足。回院后,医院动员各科加班加点,限期整改。
为达到二级甲等医院的标准要求,切实加强医院基本建设,提升服务能力,近几年来县医院在基础建设方面投入大量资金。2008年投入2400万元新建了9006平米的住院大楼,同时利用荷兰政府项目贷款180万欧元先后引进了飞利浦直接数字化X光机、数字化胃肠机、彩色心脏超声诊断系统、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日立牌全自动生化仪、免疫化学发光测定仪、腹腔镜、电子胃镜、前列腺电切镜等一批国际领先水平的医疗设备。目前,县医院拥有万元以上医疗设备128台;五十万元以上医疗设备8台;百万元以上医疗设备5台,这些先进的医疗设备极大地提升了医院的诊治能力。
为加强县医院的门急诊、急救能力建设,2011年医院向县政府申请急诊医技大楼建设项目,大楼设计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高六层,建设投资2800万元,于2011年12月被县政府立项,2012年6月正式开工,现已完成二层封顶,大楼建成后,可增加床位80张、层流手术室4间,能有效缓解床位紧张的压力,完善门、急诊的服务功能。2012年初投入100万元对门诊大楼进行改建和装修,同时对门诊科室进行合理调整,优化就诊流程,完善人性化服务设施。为加强医院控感工作,医院投入300万元完成了消毒供应中心标准化建设,同时投入100万元新建了重症监护病房,添置医疗设备。
为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县医院在人才队伍建设上,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方式,强化人才梯队建设,积极吸收新技术、新疗法。县医院每年选派技术骨干外出进修深造,学习新技术、新知识。近年来,县医院共引进、培养、聘用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5人,其中硕士研究生5人,学科带头人2人。2011年引进脑外科学科带头人,积极加强脑外科的建设。2012年初与珠海市蓝海之略医院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引进眼科学科带头人,购置先进医疗设备,成立了眼科、耳鼻喉腔镜中心。县医院积极开展“三新”项目,骨脑科开展了髋动力锁定钢板的应用,肱骨远端复杂骨折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内一科开展沙美特罗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眼科、耳鼻喉腔镜中心开展了眼科超声乳化、鼻内镜手术,检验科开展了血气分析,拓宽了医疗服务范围,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就医。今年,县医院的妇产科、骨科、心血管内科被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评定为县级重点科室。
为更好地完成创建工作,县医院先后多次邀请芜湖市卫生局领导、上级医院专家来院指导二级甲等医院创建工作,县政府及主管局领导多次莅临医院现场指导。2012年9月,县医院顺利通过芜湖市卫生局等级医院评审专家组的初评,2012年11月,顺利通过省卫生厅的复核评审,被评定为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开展优质服务 提升服务水平
2009年以来,县医院先后持续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三承诺”、“三好一满意”活动,创建“无红包医院”、“平安医院”,积极推行个性化服务模式,实行微笑服务,做到病人入院时提供一瓶开水、一套生活用品、一套干净的床单、一份入院宣教单和一张爱心联系卡,病人出院时,定期电话回访,了解病人回家后的身体状况,尽力做到“入院生活无忧,出院服务延续”,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在门诊设有投诉箱、意见箱,公布各病区投诉电话,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广泛了解患者意见和建议,接受社会的监督。坚持医疗费用每日查询制,确保病人放心消费。2010年开始在外科推行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现已在八个病区推广实施,并逐步在全院推广。2011年初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实行按病种收费,现已确定病种近20种,在临床科室逐步推广实施。
在解决看病难问题上,县医院在完善自身服务能力的同时,县医院和芜湖市二院成为结对帮扶医院,并加入了芜湖市第二医疗集团网络医院,充分利用上级医院技术优势,邀请专家来院指导。同时积极构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提供便捷医疗服务。医院于2011年6月开始实行“专家直通车”下乡义诊服务,各科室抽调副主任医师或学科带头人,定期到乡村卫生室坐诊,并定期对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医务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和接受进修,提供医疗技术指导,为基层医院培养了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医疗人才,使各基层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努力做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在解决看病贵问题上,县医院积极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坚持医保用药和常用药作为治疗药品主渠道原则,禁止“大处方、开单提成、药品回扣”等不正之风,积极推行“双向转诊”,把真正需要住院的病人收治入院,将不需要住院的病人转向乡镇卫生院,把病人的医疗消费降到最低水平,有效解决“看病贵”的问题。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入,通过二甲医院创建,县医院完善了各项操作规程和制度建设,提高了管理水平,规范了学科设置和执业行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行优质护理,提升了服务能力,保障了医疗质量,收到了明显成效,门诊和住院病人逐年递增,病人满意度逐步提高。 江鲲
稿件来源: 繁昌周刊
编辑: 章平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