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妈妈的进取人生
2012-09-03 10:42:18
峨山镇象形村村民高新兰,在丈夫病故后,承担家庭重担,独自抚养孩子,不仅把夫妻企业发展壮大,还让2个孩子健康成长,双双进入繁昌县一中学习。高新兰这个单身母亲热心帮助他人,被选为“繁昌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被评为“芜湖市农村创业带头人”。
今年44岁的高新兰出身贫寒。小时全家年年都是超支,饭都吃不饱。16岁那年,高新兰告别学校开始养家。当时她在生产队一天的工分只有二分半,她觉得太少,无法改变家人的生活,于是让父母帮助,让她饲养鹅鸭,她很快掌握了养殖技术,一家人的生活很快发生了改变。23岁时,她出嫁到峨山镇象形村,那里群山环绕,人多地少,交通不便,生活困难。丈夫兄妹8个,十分贫寒。
面对困难,高新兰对致富充满了渴望,在那干旱的小山村显然无法施展她养殖的本领。高新兰左右思量,最后找到了一条突破口,那就是充分让山村里的树木变废为宝。当时信息不通畅,道路不通,运输工具缺少,那里的树木基本都是做烧饭的材料。依靠灵活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高新兰毅然花两万多元钱买了一辆农运车,做起了送柴生意,将家乡一棵棵树木运到了芜湖治炼厂作焦炭,需与求的完美结合让高新兰很快成了富人,成为村里小有名气的“万元户”。
生活富裕了,高新兰致富的脚步却并没有停下。1990年,高新兰和丈夫在村里开办了电光源厂。问起这段历程时,高新兰说:“当时,我经常跑沿海,看见那里许多人在办企业,工人收入越来越多,我就想,为什么我不能办一个,在我富的时候,也能让村里人不必外出打工就可以获得更多收入呢?”在创办电光源厂时,高新兰对经营企业毫无经验。她不懂就学,读书看报成了她每天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创办时,她花数万元支付产品专利转让费,用最好的技术提升自己的产品质量,她不懂技术,就请来沿海技术人才到厂里指导。电光源产品更新快,生产技术不断进步,高新兰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让她在每一次更新中不仅站稳了脚跟,还不断壮大。产品由过去的单代产品,到现在各代兼有;加工由过去的人工吹制,到现在机器制作;生产由过去作坊经营,到现在绿色环保生产,产品远销宁波、海宁、温州、广州等地,并出口海外,受到客户们的一致好评。几年时间,电光源厂越做越大,成为繁昌周边电光源企业的龙头。2003年,正当企业有起色时,丈夫不幸病世,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高新兰坚强撑起家庭和事业两副重担。当时,她的两个孩子还年幼,需要她抚养、照顾。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产品更新快,生产技术不断进步,每一次更新,就会有一批落伍企业被淘汰。高新兰迎难而上,站稳脚跟后,扩大产品品种,推行机器制作,产品远销沿海等地,并出口海外。
正当企业经营一片大好时,高新兰又转行了。她说电光源厂虽然赚钱,但这个产业已不太适合我们了,那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强度大,西部省份企业发展这个更有潜力,与其让别人来淘汰自己,不如早点做(产业)转移。”
高新兰的梦想更大。2007年征地20多亩,又开办服饰公司,建厂初期,因同行业的激烈竞争和对服装行业的陌生,加上资金不足,面临重重困难。高新兰总结存在的问题后,对症下药,使企业迅速跻身规模企业,成为繁昌县服装行业的一支新秀。
高新兰作为母亲,知道留守儿童的孤独,在外打工母亲的无奈,她在经营中优先聘用有子女的女性,帮助她们家庭摆脱贫困,享受家庭团圆。
高新兰在开拓事业中,没有忘记母亲的责任,她为了孩子没有再婚,她教育孩子要坚强,遇到困难要想办法克服,有时孩子考得不理想,感到痛苦,情绪低落,高新兰就积极鼓励孩子,用自己的坎坷经历教导孩子,生活不是一帆风顺,尽力就行,只要不断努力,克服困难,就一定能得到好的回报。孩子被母亲的高尚行为熏陶,能尊老爱幼,关心同学,得到学校师生的夸奖。 刘先才
稿件来源: 繁昌周刊
编辑: 章平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