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志东:三产联动调结构 城乡一体促发展
2011-03-07 13:48:33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确定“十二五”发展目标,明确“十二五”发展思路,制订实施方案是各级各部门的重要工作。日前,记者就繁阳镇“十二五”发展目标和实现目标的主要措施采访了该镇党委书记芮志东。抢抓机遇,目标鼓舞人心
记者:经过“十一五”的快速发展,繁阳镇积蓄了能量,增强了后劲。站在“十二五”开局之初,繁阳镇确定的目标是什么?
芮志东:“十二五”时期,是我镇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加速期,是加快发展建设小康的黄金期,机遇前所未有。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未来五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区域竞争日趋激烈,资源环境约束加强,转型发展任重道远。必须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把握发展规律,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积极应对挑战,聚精会神抓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实现全镇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到2015年,全镇实现财政收入6亿元,实现规模工业销售收入130亿元;实现固定资产投资8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稳步发展工业经济支柱。到2015年末力争规模工业企业数达到100家,实现工业总产值200亿元。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8家、超10亿元企业3家、超50亿元企业1家。重点引导第三产业发展。到2015年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3亿元,第三产业营业收入达9亿元,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3万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5.1亿元,限额以上商业企业户数超15户,限额以上商业企业零售额超2.1亿元。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初步实现均等化,把繁阳建设成长江中下游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全县现代服务业中心、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先行区、具有山水特色的生态宜居地。发挥优势,突出工业支柱
记者:繁昌处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内,随着沿海的产业和资本向内地转移的速度加快,将有更多的项目落户繁昌。繁阳镇作为本县经济重镇,在迎接产业转移上作了哪些准备,项目引进和产业发展的思路有哪些?
芮志东:“十二五”时期,我镇抓住中部崛起战略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区核心区发展机遇,坚持一、二、三产联动发展,突出工业支柱作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要紧紧围绕全县四大产业优势,加快繁阳石材石雕工业园和繁阳工业集中区建设,重点发展石材石雕、汽车零部件、铁矿石深加工、新型建材产业,打造“一区一园两路”经济带。
重点发展壮大石材石雕工业园区经济,规划建设繁阳工业集中区。到2015年,争取繁阳石材石雕工业园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繁阳工业集中区规划位置紧邻繁昌县经济开发区的西部,规划总用地面积为596.12公顷。
重点发展集新型建材、休闲鞋服、装备制造、医药食品、精密轴承、汽车零部件加工等综合产业。“十一五”末入园企业已有15家,初步形成了以新型建材、汽车零部件为主的产业区。“十二五”时期我们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培育本地民营企业,规划好工业集中区建设,积极引导企业进驻园区,力争“十二五”末入园企业达到80家以上,形成工业产值100亿元。
同时,“十二五”时期,在工业集中区我们将引进汽车零部件相关产业,形成上下游相关产业链,承接芜湖奇瑞汽车产业。城乡统筹,促进全面进步
记者:繁阳镇既是城镇,又有农村,统筹城乡发展的压力更大、要求更高,在这方面,您有哪些考虑?
芮志东:“十二五”期间,我镇将以科学发展观总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全面转型、加快发展、富民强镇为主线,坚持强工业、优农业、兴三产,着力推进经济转型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社会和谐发展,努力打造富裕、文明的新繁阳。
首先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发展方向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优质特色农业,重点是农产品加工业和营销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继续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形成完善的生态高效农业格局。以生态农业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农业产业档次。以科技兴农为着力点,构筑生态效益农业支撑体系。以产业化为载体,创新农业经营机制。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改造农业生产条件。
立足我镇城镇化的优势,将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提升县城文化娱乐档次,促进第三产业持续和谐的发展。发展商贸流通,按照县城商业功能布局,积极形成以连锁经营、大型购物中心、生产资料市场等为主体,专业店、便利店、仓储式市场为补充的现代流通新格局,进一步做大商贸活镇的文章。 (汪春水)
稿件来源: 繁昌周刊
编辑: 刘子俊